第23章 一时无两,衣锦还乡(1 / 1)

地藏营中,庄闲的名气一时无两。

阮队率,以及阮不才、赵三江都没有再找过他麻烦。

即便远远看见,也是转头就走。

离月末还有十来天时间。

庄闲除去日常暗哨值守,平时但有空闲,便抓紧时间操练。

张虎臣那组也将人员配齐,以三三为小组,六人为大组进行配合演练。

在属兵战力提升的同时,庄闲特地提了一坛酒,找到了古炎武,请教战阵战法,

同时还请求,将自己的人,临时加入到了他的队伍中,进行调兵遣将的练习。

一来二往,两人也越发熟络。

在与古炎武实践操练的同时,逐渐透露出的一些前世军事理论,让古炎武眼前一亮。

而庄闲前世喜好孙子兵法、尉缭子等武经七书,却只能在纸上,画着小人推演战阵。

如此一拍即合下,两人常常秉烛夜谈,探讨行兵布阵,纵横穿插之法。

......

“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

“这句倒是总结得很到位!”

“...善守者,藏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九天之上!妙绝!”

中军大帐之中,一名壮硕男子,膀大腰圆,目光如炬。

身披金甲,发髻悬束,气宇轩昂。

正是地藏营最高将官,蒋校尉当面。

“这些都是从他口中说出来的?”

蒋校尉面上露出欣赏之情,嘴上却是有些不信地问道:

“此子才十二,半大小子,兵法上怎么能有如此造诣...”

古炎武双眸有神,淡然抱拳:

“说是孩童的时候,捡到一本书,花了许久时间,才把字认全了。待到长大一些,自学领悟了真意。”

“那书可还在?”

古炎武摇头:“说是有一年,去河中洗澡,已经遗失。”

“嗨,可惜!”

站在一旁的姑射仙一脸疑惑,一来是没有想到,这个少年儿郎竟然还有这种际遇。

半个月前就差人调查过他的背景,本身品性不错的情况下,竟然还具备了行军布阵的天赋。

二来,眼前两个男人,似乎特别相信那小子。难道是因为他年纪小?

“咳咳!”

姑射仙轻咳两声,询问道:“有一次,在营中遇见,他向我提过想要学习骑术,不知道有没有跟你说过?”

古炎武笑了笑:“那他可是问对人了,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

“姑军侯可是一骑红尘碎江河,长枪横挑万里山的马上名将!”

蒋校尉似在沉凝,而姑射仙听了略显不喜地说道:“注意言辞,嘴不想要,我可以替你撕烂他!”

“我当时让他找蒋校尉,说蒋校尉的骑术举世无双。”

蒋校尉:......

古炎武:姑奶奶,有的事可真不兴往外说啊!

“古队率,月末后,他若是选择继续回地藏营,便将骑术传与他。”

古炎武一脸惊异:“真传?”

“真传!”

......

这一日,庄闲属兵瘫软地躺在演武场上,大汗淋漓。

“什长,我们真的有机会学到骑术吗?”

“是啊,军中的骑兵可是香饽饽,吃得好,用得好,骑着高头大马,冲阵杀敌,好不威风!”

“军伍中,哪个汉子不想纵马冲阵!”

庄闲放松紧绷的肌肉,双手叉腰,同样喘着粗气说道:

“我找了古队率几次,听他口气有些松。”

“等到这次从卫山城回来,晋升了队率,估计十有八九能成。”

“当真!”

几名老军,一脸兴奋地爬起来看着庄闲:“我们当真有机会当骑兵?”

庄闲摇摇头:“这不保证,先别抱太大希望。把自身实力夯扎实了。”

“哦...”

听闻,几名兵卒又有些垂头丧气。

谢凌云咳了一声,骂道:“你们这些混球!好好操练,等着我们从城里回来,一切自见分晓!”

“到时候若是不爽,可以申请调离!”

“不敢不敢!”

...

谢凌云见一群人惶恐的模样,翘起嘴角,看向庄闲:

“明天就到了二十九天,是明晚回家,还是后天一早?”

庄闲笑道:“后天吧,一早就走,到时候去城卫营换了身份牌,再买一些肉食、酒水回去。”

“好极,那我等几个兄弟便一同出行。”

谢凌云这次也算衣锦还乡,不知道他那个赌鬼父亲,再见他时,会是什么样的嘴脸。

“阮不才与赵三江不知道是哪天离开,好多天没有看见了。”

一名老军突然提及,将几人思绪引了回来。

一直话很少的张虎臣,说道:“赵三江借以家中有事,提前休沐出了营,此时应该已经到了城内。”

“而阮不才...听人说,三天前,被家里人领下了山,说是定州阮氏有事差遣,已经赶往定州府了。”

庄闲略微皱眉,按照自己的计划,在将来,人生轨迹注定与这两人没有什么交集。

却在听到他们的事情后,莫名地有些心焦。

下意识地问道:“阮队率最近可有什么异常?”

张虎臣摇了摇头:“那次事件后,基本上都没有找过我们。”

“原则上看,我们是属于他队伍里的兵,但是除了日常,固定的暗哨值守外,他从不安排任务。”

庄闲点了点头,练兵这一块,都是他自己负责,阮志泽不找他,反倒落得安心。

可能对方知道,没多久自己也要晋升队率,犯不着再跟自己对着干吧。

“阮氏...”

庄闲心底暗点了一句,在他掌握的蛛丝马迹中,阮氏与即将发生的事,脱不了干系。

阮志泽与阮不才,亦有可能牵扯其中。

......

卫山关,县廨之中.

厅堂上围坐了七八个中年及老者。

“范头领,最近北梁可有消息?”

堂中站着一人,身高七尺有余,双臂粗壮,手背暴起青筋,左手提着一把制式长刀。

若是庄闲在场,兴许能认出,此人即王麻子的姐夫。

“县尉大人,上次派去接头的暗子,至今没有消息。而天牧郡运来的粮草,即将抵达卫山城。”

“所以,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便没有再派人去寻接头的北梁人。”

县尉默默点头,眼眉锐利地扫视一番:

“半月之后,粮草上山,便是北境变天的开始。此刻若是大家还有顾忌,可提前退出,举家离开定州。”

片刻,场内依旧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