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未雨绸缪(1 / 1)

“叔,几个户头上的钱,除了留下保障生产的,余下的全都分了吧!”

之前因为担心太张扬,每一笔收入,村里都会截留一部分。

可现在不行了,户头上存着那么多钱,这就是惹祸的根苗。

而且,谁知道哪股风刮过来,到时候,户头上存着的钱,全都给充公了咋整。

风波过去,能不能要得回来都不一定。

李天明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他是好样的,可要是钱没了的话……

这不是赌人性的时候,而是人之常情。

“这……太多了吧?”

这几个户头上到底存了多少钱,只有李学庆和会计马长山最清楚。

全都等下去,村里还不得人人实现社会主义啊!

上面万一追究的话……

饶是李老浑子,也没这么大的胆量。

“分到乡亲们手里,总比便宜了别人强。”

李学庆闻言,表情顿时变得严肃。

便宜别人?

那可不行!

“天明,你这是……听到啥消息了?”

“叔,细情您就别问了,按我说的办,这可是乡亲们一起赚下的,只能落在乡亲们的手里。”

李学庆虽然满心的疑惑,但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行,就按你说的办,可县里的储蓄所也没这么多钱啊!”

这么大的一笔钱,想要取出来可不容易。

“分批取,您让马长山做好计划,每次取多少,实在不行,让学国叔和县财政局打招呼。”

钱必须拿到手里,只要分下去,到了乡亲们的手里,谁也别想再收走。

“好,这事明天就办。”

虽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可李天明做事向来有谱,李学庆只要照办就行了。

“还有明年养殖场,规模也要适当缩小。”

李学庆刚要问,这又是为啥,却张了张嘴还是忍住了。

回来的时候,李天明想了一路。

钱的事好解决,只要分下去,就算有人再怎么不满也没辙。

难道还能去老百姓家里抢?

谁要是敢这么干,那是自绝与人民。

到时候,老百姓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淹死他。

可村里这几个集体企业该怎么抗过未来的风波?

停止运行肯定不行。

且不说养殖场,单单是电风扇厂,电饭煲厂,还有去年刚建起来的罐头厂。

加在一起,就有好几百工人。

厂子要是停工的话,难道让他们都回去种地?

已经习惯了挣工资,谁还愿意去挣工分。

而且,厂子又不是李天明一个人的,要说服整个大柳镇的乡亲们,可没那么容易。

李天明最后想出来的办法是缩小产能,用于出口赚外汇的部分不能动,那就只能动国内这部分了。

“不光是养殖场,电风扇厂和罐头厂的产量也要降下来。”

对抗时代洪流最后的冲击肯定不行,现行反革命的大帽子,李天明也扛不住。

他能做的就是面对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时,尽可能地减小损失。

李学庆也不打算问内情了,李天明说要咋办就咋办。

“行,这事你拿主意。”

“关键还是分红,最好家家户户通知下去,钱到了手里,千万别张扬,能不用的先别用。”

李天明也知道,这么大的一笔钱分下去,肯定会引来很多麻烦。

不过好在他和李学庆如今在村里的威望高,他们说的话,乡亲们还是愿意听的。

“咱们分一下,你负责一部分,我负责一部分,挨家挨户上门去说。”

李学庆抽出一支烟,面露烦躁,李天明做了这么多准备,他也预感到或许有大事发生。

“但愿是我杞人忧天吧!”

说完正事,李天明起身回家,天洪还在外面等着呢。

李天明从其中一个纸盒子里拿出一条烟。

“叔,见者有份!”

李学庆也不推辞,接过夹在腋下,顶着风雪走了。

“走,回家!”

到了家门口,李天明叫住天洪,又拿了几袋奶粉和两罐麦乳精。

“给你嫂子的!”

张秀芝也怀孕了,老大振邦已经两岁了。

天洪扛着箱子走了。

李天明敲开门。

“哥!你咋才回来?”

小蓉说着,接过一个箱子,两兄妹进了院儿。

“有事耽搁了,小五回来了吗?”

小五一直坚持每天去养殖场,和黄丽英学唱歌。

“早回来了,都和甜甜睡下了。”

甜甜是李天明的女儿,已经两岁了。

人家都是闺女和爹亲,这小丫头却特殊,不喜欢粘着李天明和宋晓雨,就愿意跟在小五后面跑。

这时候,正房门也开了,宋晓雨裹着棉袄,正要出来。

“别动,滑!”

宋晓雨怀着孩子,虽然已经是第三胎了,可也不能大意了。

进了屋,把东西放下,其中一个箱子里是奶粉和麦乳精,另一个里面是烟酒和一些点心,火腿肠之类的。

小蓉把东西收拾好,有些需要冷藏的,全都拿去了倒座房。

接着又去厨房,把饭菜热好了端过来。

烙得发面饼,还有一碗红烧肉。

“嚯,小蓉,今天这是咋了?不过了?”

面对大哥的调侃,小蓉直接回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还不是振华馋肉了,你啊!是沾了振华的光。”

如今家里人,小蓉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好大侄儿。

几乎是有求必应。

有时候,臭小子淘气,李天明想要动手教训,小蓉也总是拦着不让。

照这么下去,李天明都担心大儿子会被养成纨绔的性子。

“振华呢?”

“睡了!”

李天明进屋去看了一眼,小东西睡得四仰八叉的。

把被子盖好,李天明回到堂屋。

就着红烧肉,一顿干掉了三张发面饼。

收拾干净,小蓉也回东厢房休息了。

李天明泡完脚,上炕钻进了被窝。

天冷得邪乎,生着炉子,烧了炕,还是后背发凉。

“大伯大娘还好吧?”

“好着呢。”

虽然婆媳不合,但严巧珍不是个小心眼儿,更不会和自己过不去。

“你有机会说说天满,大娘和秦丽不对付,他应该从中帮着说和。”

“不管,亲兄弟还生着八百个心思呢,更何况是堂兄弟,这话要是见着天满,你也别说。”

宋晓雨向来是以李天明为主,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对了,天亮来信了。”

“哪呢?”

听到天亮来信,李天明立刻就精神了。

臭小子,半年都没个消息,也不知道咋样了。

宋晓雨从炕被底下翻出一封信,递给了李天明。

抽出信纸,上面的字还是歪歪扭扭的。

“哥,嫂子,小蓉,小五:展信佳……”

李天明被这封信的开篇给逗笑了。

“这小子还学会拽文了。”

后面的内容,都是介绍他的一些近况。

“天亮要提干了?”

看到这里,李天明不禁吃了一惊。

那小子当年上学,只去了几天,就因为受不了管束,直接跑回家。

任凭张翠娟再怎么样,就是不肯回去上学。

他能认识字,还是因为后来和郄国良一起学习蔬菜大棚技术,硬逼着自己学的。

“我看过信了。”

“我是说……天亮要提干了?”

“咋了,还不许天亮进步啊!”

呵呵!

这还真是……意想不到啊!

要说天亮在部队,确实干得不错,县里的武装部已经两次来家里送喜报。

第二次更是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李天明去信问咋回事,天亮也只是回在演习的时候,表现突出。

可李天明心里知道,肯定没这么简单。

“这小子,还是没说在哪!”

不过有一点倒是让李天明挺高兴。

天亮在信里说,今年过年的时候,能回家探亲。

“晓雨,你说……天亮回来,要不让三婶儿、四婶儿给他介绍个对象,你觉得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