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她只想搞事业·资本篇(1 / 1)

第七章:数字专辑的区块链战争

冬至,星耀娱乐会议室。cEo唐枫将平板电脑推给林悠,屏幕上是她新专辑《光的十二时辰》的销售数据:\"23小时破千万销量,创行业纪录。\"但林悠盯着区块链溯源系统,指尖在\"上海静安区\"的异常购买集群上停留——那里的Ip地址波动频率,与三年前某流量明星的刷量团队完全一致。

\"唐总,我需要真实的数据。\"她调出自己开发的反刷量算法,绿色的正常流量曲线与系统显示的红色爆量形成刺眼对比,\"如果用虚假数据来粉饰成绩,那这张专辑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唐枫的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类似键盘刷单的节奏:\"悠姐,现在哪个顶流不这么做?你知道这张专辑的宣发费是多少吗?\"

深夜的录音棚,林悠戴着脑机接口设备调整母带。这是她斥资千万研发的\"神经音频系统\",能将脑电波转化为音轨波动,确保每一个音符都精准传达情感。当她闭着眼感受《子夜歌》的旋律时,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争吵声——是数据部员工在销毁真实销售报表。

凌晨五点,林悠将区块链存证的真实数据公布在粉丝社区。\"感谢每一位真正为音乐买单的你,\"她在公告里附上所有购买者的匿名清单,\"这127万次下载,才是《光的十二时辰》真正的光芒。\"虽然销量暴跌,但评论区的留言让她红了眼眶:\"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喜欢有被尊重原来明星可以不用我们刷数据\"。

第八章:全息音场的版权保卫战

元宵夜,林悠在国家大剧院表演全息音乐剧《敦煌·声梦》。当她的虚拟形象与千年壁画中的飞天共舞时,法国卢浮宫的同步直播画面突然被切断——某流媒体平台未经授权截取了全息信号,投放在自家的付费频道。

\"他们用AI扒谱技术复制了我的声线,\"林悠在法务部展示频谱对比图,\"甚至连我独有的气声颤音都模拟了87%。\"团队律师面露难色:\"全息作品的版权认定在国际上都是空白,我们很难胜诉。\"她却打开随身携带的加密硬盘,里面是用量子哈希值封存的创作过程:从实地采风的敦煌风沙声,到每帧全息画面的动作捕捉数据。

在区块链法庭上,林悠展示了自己开发的\"音乐dNA系统\"。每个音符都被赋予唯一的量子标识,就像dNA碱基对一样不可复制。当对方律师质疑技术可靠性时,她现场用盗版音频进行验证,系统立刻发出警报:\"检测到非授权复制,相似度62.3%,建议启动法律程序。\"

这场耗时三个月的官司最终胜诉,法院判决该平台赔偿1.2亿元,并首次确立了全息艺术的版权认定标准。林悠将赔偿金全部投入\"音乐守护基金\",用于资助独立音乐人开发版权保护技术,她在启动仪式上说:\"真正的音乐不该困在资本的牢笼里,而该像敦煌的风,自由地吹过每个热爱它的人。\"

第九章:虚拟偶像的实体反击战

立夏,虚拟偶像团体\"星瞳计划\"横空出世。他们的AI主唱\"小瞳\"有着完美的声线和永不疲倦的舞台表现力,短短一个月就抢占了各大音乐榜单。唐枫再次找到林悠,手里拿着虚拟偶像的合作提案:\"只要你同意扫描身体数据,就能拥有永不衰老的虚拟分身,这是未来的趋势。\"

林悠盯着提案里的\"永久授权\"条款,想起在练习室摔断的第三根肋骨——那是她为了完成一个高难度动作,硬生生练了三个月的结果。\"我的舞台,是用真实的汗水和疼痛堆起来的,\"她指着自己微微内扣的肩骨,\"这些不完美的细节,才是我作为人的证明。\"

当\"小瞳\"在虚拟演唱会上翻唱她的成名曲《裂缝里的光》时,林悠正在沙漠里拍摄环保纪录片。她对着镜头弹起木吉他,风沙穿过弦间的缝隙,发出比完美更动人的杂音。这段未经修音的视频在b站获得2.3亿次播放,弹幕铺满屏幕:\"原来真正的光,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谢谢林悠让我看见,不完美的自己也能发光\"。

虚拟偶像的热度在三个月后迅速消退,而林悠发起的\"实体音乐复兴计划\"却如火如荼。她带着乐队在全国三十个城市的Livehouse巡演,每场都限量发售实体cd,封面上印着可以追溯录音现场的区块链二维码。在成都站的后台,一个戴着VR眼镜的女孩摘下设备说:\"原本以为虚拟偶像更酷,现在才知道,真人的呼吸声比任何特效都更有温度。\"

第十章:格莱美的量子麦克风

秋分,林悠收到格莱美终身成就奖的提名邀请。她的参赛作品是融合了编钟、骨笛等 ancient chinese instruments 的量子交响专辑《文明共振》。在纽约的录音棚里,她将曾侯乙编钟的音频采样与量子计算机的随机波函数结合,创造出跨越三千年的时空和声。

颁奖礼当晚,她穿着绣有《千里江山图》纹样的改良旗袍,手里握着用司南造型设计的麦克风。这个麦克风内置了她开发的\"文化指纹\"系统,能在演唱时实时解析歌词中的文化意象,投射出对应的AR画面。当她唱起《楚辞·九歌》的片段时,全息投影里的青铜神兽与赛博朋克风格的纽约天际线交相辉映,引发全球172个国家的同步转播。

在获奖感言中,林悠举起一枚青铜齿轮——那是从南阳矿洞遗址出土的文物复制品:\"这个齿轮来自两千年前的中国,上面刻着'史工'二字,意思是'用技术守护文明'。今天,我想把这个理念带给全世界:科技不该是冰冷的工具,而该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她就宣布成立\"星槎科技艺术实验室\",将自己所有的专利技术开源。实验室的墙上挂着两句话:\"左手代码,右手琴弦让每个音符都有文明的重量\"。当第一批入驻的年轻音乐人看见林悠保存的练习生手账时,发现里面不仅有歌词草稿,还有她用微积分计算的舞台灯光折射角度。

第十一章:资本局的终局博弈

冬至又至,星耀娱乐的股东大会上,唐枫抛出了最后的王牌——用林悠的AI克隆体启动\"虚拟偶像2.0计划\"。全息投影里的\"克隆林悠\"完美复制了她的外貌和声音,甚至能模拟她标志性的眨眼频率。\"根据合同第47条,公司拥有你所有舞台形象的永久使用权。\"唐枫的语气里带着必胜的得意。

林悠站起身,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根据《数字人格权法》第19条,自然人的生物特征数据属于人格权范畴。\"她点击遥控器,大屏幕上出现了她的\"数字孪生体\"——这个由她亲自授权的虚拟形象,穿着打满补丁的练习生制服,眼睛里闪烁着真实的情感波动,\"而且,我已经提前终止了与贵公司的所有合约。\"

会场一片哗然。唐枫颤抖着翻开解约书,看见落款处盖着的不是公章,而是一枚青铜齿轮的印鉴——那是\"史工\"组织的秘密标志。当林悠走出会议室时,阳光穿过玻璃穹顶,在她身后形成一道彩虹。她知道,这场与资本的博弈远未结束,但至少,她守住了自己的音乐灵魂。

三个月后,林悠的独立厂牌\"星槎音乐\"发布首款产品:一款能将脑电波转化为实体乐谱的量子作曲仪。在产品发布会上,她对着镜头举起一个生锈的齿轮,那是从唐枫办公室的垃圾桶里捡来的——曾经不可一世的资本操盘手,终究没看懂她刻在齿轮上的那句话:\"真正的音乐,永远高于资本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