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人整年围着田地转,冬闲时节打零工挣些现钱,家里的开支就能松快不少。
宋里正道:“那可是好事啊,等会我就去通知大家!”
江恒仁听后,脸上露出感激的神情,说道:“那就麻烦宋叔了!”
宋里正摆了摆手,说道:“恒仁啊,都是乡里乡亲的,帮这点忙算啥!”
“你只管放心,我一会就去跟大伙儿说一声。”
“只是这钱怎么结算得说清楚了,不然我不好向大家交代啊!”
江恒仁保证道:“宋叔你就放心把我们当面结清,不会赖账的!”
宋里正道:“你们家我自然是信得过的。”
“那就麻烦宋叔了!”
“还有一点,我们家揉出来的面是有要求的,得光滑细腻才行,不合标准的我们收不了。”
宋里正点点头道:“我会和大家说清楚的。”
“那宋叔你先忙吧,我们就先走了。”江恒仁起身告辞。
“我送送你!”宋里正走过来,拍了拍江恒仁的肩膀。
不得不说里正办事的效率是真高。
江恒仁回家没多久就有人来江家问了。
众人围在江家门口,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宋里正刚刚告诉大家的事情。
人群中大多是村里的妇人,她们手里拿着针线活儿,一边忙活一边交头接耳。
“听说了吗?江家要雇人揉面,两文钱一斤呢!”一个妇人兴奋地说道,眼神里透着几分期待。
虽然要自己准备面粉,可是揉面是要加水的呀!
加了水一斤面粉多的能揉出两斤来了。
这钱不就赚到了?
如今田里没什么事做,要是能在这赚点钱那谁说不好呢!
“可不是嘛!刚听宋里正说呢!”
“这活儿听起来不难,咱家要是能揽上,说不定能挣上几文钱,给孩子们改善下伙食。”另一个妇人接话道,脸上露出喜色。
“哎呀,我可得试试,我家那口子最近病着,正愁没钱买药呢。”一位头发花白的妇人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无奈。
每日买药的钱都没有着落,江家这一举可谓是雪中送炭啊!
“听说这面还得揉光滑细腻,不知道难不难。”一位年轻的媳妇儿皱着眉头,有些担忧地说道。
“怕啥呀!咱天天做饭,揉面还不简单?”
“再说了,江家也不是小气人家,要是真不行,还能教教咱们。”旁边的大婶安慰道,语气里透着几分豪爽。
这时,隔壁王大娘插嘴道:“你们说,这江家做的还真是大买卖啊?”
“这都雇上短工了!”语气中还有些酸酸的。
她没想到江家竟然舍得雇人干活,看来是真的赚了不少。
不过转念一想说不准这也是机会。
毕竟人多容易出乱子到时候她再偷偷学会江家饸饹的做法……
那五十两银子可就是她的了!王大娘想黄老爷的话心中美滋滋。
“管他呢!有活干就行,咱庄稼人,靠双手吃饭,只要能挣到钱,管他啥由头呢!”一个粗声粗气的妇人说道,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一个年轻的姑娘小声道:“要是能挣到钱,我也想去试试,说不定还能给娘买点补品。”
小姑娘父亲去世的早,家里只有一个哥哥和母亲,母亲常年生病,身体虚弱得很。
“你个小妮子,也想挣这份钱?可别耽误了你家的活儿。”旁边的大婶打趣道,逗得姑娘羞红了脸。
江玉燕开口说道:“大家都别急,这活儿足够大家做的。”
“只要手艺好,面揉得光滑细腻,我们家肯定不会亏待大家。”
众人听了,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神情,七嘴八舌地应和着:“那就好,那就好!”
“三丫头,你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保证让你满意!”一位妇人拍着胸脯说道。
江玉燕笑着点点头,说道:“那我就先谢谢大家了。一会儿,我带几个揉面好的样本来给大家看看,大家照着做就行。”
众人纷纷点头,脸上都带着几分期待和跃跃欲试。
江玉燕冲站在厨房门口的江玉芙使了个眼色。
江玉芙会意,转身进了厨房,从灶台上端出两盆揉好的面走了出来,递给众人传看。
“这面团看着真不错,光滑得很!”一位妇人仔细端详着,赞不绝口。
“可不是嘛!简单的很,只要照着这个做,肯定能成。”另一位妇人也点头道。
“好,那就辛苦大家了。”江玉燕道。
“那有啥,我明天就端的来。记得准备好给我的银钱就是。”方才的豪爽妇人道。
江玉燕点点头保证道:“那是肯定的,我们一定说到做到。”
江玉燕补充道:“咱们事先说好,超过半斤按一斤算,没超过半斤零头就抹了哦!”
“好好好!”大家自然都是同意。
天边刚刚露出一丝鱼肚白,东方的天空被淡淡的晨曦染上了一抹浅浅的橙黄。
江玉燕从屋子里走出来,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
“砰砰砰!”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黎明前的静谧。
江玉燕打开门,门口已经围了一圈人。
起的可真早啊……
不会是昨天都没睡吧!
周氏也忍不住咋舌,真是掉进钱眼里了!
不过也好,早点送过来早点开工!
村里的妇人们早早地赶来,手里提着一篮篮揉好的面团,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兴奋。
“三丫头,我家的面团在这儿呢!”一位妇人率先来到门口,小心翼翼地放下篮子,脸上带着几分自豪。
“好嘞,婶子,您放心,我这就给您称重,等我一下。”江玉燕进了仓库,不一会就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杆秤。
她招呼大家:“大家排好队,一个个来。”
听到动静的江书行放下手里的书,从书房里出来,接过江玉燕手里的本子道:“我来帮你记吧!”
江玉燕点点头。
也行,反正她正愁忙不过来呢!
江玉燕将面团放在秤盘上,仔细地称重,随后报给江书行。
“两斤三两,按按两斤算,您这是四文钱。”
江书行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周氏则从匣子里数出钱递给那位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