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起开,我要开始装逼了(1 / 1)

秦朔点头同意,场景切换到一个阳光明媚的草原。

一个金发双马尾的萝莉正坐在野餐垫上吃蛋糕——正是伪装成少女的比司吉·酷露佳。

\"啊啦,新学生?\"

比司吉眨着大眼睛,声音甜得发腻。

\"要学习念能力的话,先来陪人家吃蛋糕吧~\"

秦朔背后一凉,他可是清楚记得这位二星猎人的真实面目。

\"非、非常感谢!\"他小心翼翼地坐下,\"请指导我念能力的基础!\"

比司吉的笑容突然变得危险:\"首先,开启精孔~\"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点在秦朔额头。

刹那间,秦朔感觉全身毛孔被强行打开,生命力如决堤般外泄!

\"集中精神!想象生命能量如盔甲般包裹全身!\"

比司吉的声音陡然严肃,\"这就是'缠'!\"

秦朔在生死关头爆发出惊人潜力,外泄的能量逐渐被控制,在体表形成薄薄的气场。

\"很好~\"比司吉又恢复甜美笑容,

\"接下来是'绝'、'练'和'发'的基础...\"

六小时转瞬即逝。

当秦朔勉强掌握四大行基础时,训练空间开始崩塌。

【积分耗尽,训练结束】龙龙的声音响起。

秦朔重新回到书房,窗外晨光微熹。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现实世界只过了六小时,但他已经历了七十二小时的魔鬼训练。

身体里涌动的力量感如此真实,小宇宙的火种在胸腔静静燃烧。

卧室门突然打开,妻子睡眼惺忪地探出头:\"老公,你起这么早?\"

秦朔微笑着走过去,在她额头轻轻一吻:\"嗯,今天感觉特别有精神。\"

当他抱起还在熟睡的小仁仁时,孩子迷迷糊糊地嘟囔:\"爸爸...要亲亲...\"

秦朔闻言立刻嘟着嘴使劲的亲着小仁仁的小脸蛋,感受到秦朔扎人的胡须后孩子是彻底的醒了。

清醒过来的小仁仁立刻嫌弃的擦起了小脸,王婕在一旁看到爷俩的互动后抱着手乐不可支的。

...

特勤处的训练基地坐落在郊外山区,秦朔驾驶着他那辆改装过的极光蓝比亚迪汉,手指在方向盘上轻敲着节奏。

后座上的立体机动装置金属箱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仿佛也在期待着即将到来的表演。这是昨天陈立在秦朔临走前塞给他的立体机动装置测试原型机。

\"龙龙,调出训练场结构图。\"秦朔眼睛盯着前方的盘山公路。

【已投影。】挡风玻璃上浮现出半透明的建筑蓝图。

【陈立主任按照《进击的巨人》中的设计,1:1复刻了立体机动训练场。主体结构为钢架与强化玻璃,高度35米,内部设有可移动的立体障碍物和模拟靶。】

秦朔嘴角上扬:\"这老陈动作倒是快。\"

当车辆驶入基地大门时,哨兵立正敬礼。停车场已经停满了各式车辆,从警用摩托到军用越野,显然各部门的精英都已经到齐了。

\"秦教官!\"一个穿着作训服的年轻军官小跑过来,\"陈主任让我来接您,所有人员已经在训练场就位。\"

秦朔点点头,从后备箱取出金属箱。

箱子入手沉重,但他33点的力量值让这个设备轻若无物。

训练场外围的观察廊道挤满了人。

透过钢化玻璃,秦朔看到内部空间被布置成复杂的立体战场——高低错落的钢架、可移动的墙壁、悬挂在半空的巨型标靶。

\"秦教官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所有目光齐刷刷转向入口。

陈立推开人群迎上来,这位特勤处主任今天难得穿着运动装:\"你可算来了!各部门的尖子都到齐了,就等着看传说中的立体机动装置呢。\"

秦朔环视一圈,观察廊里站着近百名年轻人。

有肌肉结实的特种兵,眼神锐利的刑警,还有几位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拿着平板电脑准备记录。

他们的表情各异,有期待,有怀疑,更多的是掩饰不住的好奇。

突然,秦朔的目光停在角落的一个身影上——小麦色皮肤的女孩坐在轮椅上,右腿打着石膏,却倔强地抱着记事本。是夜莺!那个在毒贩窝点被他救出的卧底。

\"她怎么来了?\"秦朔皱眉。

陈立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硬要来的。上面本来不同意,但考虑到她上交的情报端掉了整个跨境贩毒网...特批了观摩许可。不过只能看,不能参与训练。\"

秦朔点点头,拎着箱子走向中央讲解台。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这就是传说中的机械侠?看起来挺普通的...\"

\"我看过他之前在高楼大厦中飞荡的视频,太帅了!\"

\"立体机动装置?不会是动漫里那种吧...”

\"各位精英们,早上好。\"

秦朔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场地瞬间安静,\"今天我要展示的,是能够改变城市作战规则的革命性装备——立体机动装置。\"

秦朔将金属箱放在台上,咔嗒一声打开锁扣。

随着箱盖掀起,两套充满未来科技感的金属装置展现在众人面前——精密的齿轮传动系统、复合材质气压罐、高强度碳纤维伸缩钢索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各位,这是改良版对人立体机动装置。\"

秦朔的声音在训练场内清晰回荡,\"去除了动漫中针对巨人的刀刃设计,改为更符合现代战术需求的模块化武器平台。\"

他拿起主体结构,动作流畅地展开各个组件:\"四大核心系统:首先是氮气-二氧化碳混合推进系统,比单纯瓦斯更稳定;其次是军用级碳纤维钢索发射器,最大承重800公斤;第三是战术腰带与全身固定系统,内置减震缓冲层;最后是这个——\"

秦朔从配件箱中取出一个黑色模块,卡入装置右侧的导轨:\"9mm冲锋枪模块,可拆卸更换为电击器或非致命弹发射器。左侧保留挂钩功能用于战术擒拿。\"

场边一位武警中队长忍不住吹了声口哨:\"这玩意儿有实战编号吗?\"

\"x-07原型机。\"秦朔嘴角微扬,\"今天展示的是未减配版本。\"

科研团队已经挤到最前排,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女工程师举手:\"秦教官,枪械后坐力不会影响空中姿态吗?\"

\"好问题。\"秦朔敲了敲肩部的液压缓冲器。

\"这里和腰部的陀螺仪共同作用,当检测到射击时会自动微调推进器出力。\"

他顿了顿,\"不过确实需要至少1000小时适应训练。\"

众人期待中,秦朔开始佩戴装置。

他先调整腰部的主固定带,高强度尼龙带从后腰环绕至腹部,金属快拆扣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髂骨上方两指宽度,这是重心平衡点。\"他用力拽了拽确认牢固,\"比登山安全带紧30%,因为我们要对抗的是多维度的惯性力。\"

接着是腿部的五点式固定系统,从大腿根部到脚踝的碳纤维支架闪烁着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