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安民告示(1 / 1)

本府承诺所得之银款全部予以酌情补偿受方家欺辱之受害人和债主。

告示还单列出淮南书坊除外。

给出的理由是书坊欠款一案是在方家案发之前官府已经受理了的。

本府为了公平公正现将淮南书坊作价八千两兑抵给债主钱塘府书商钱海清以了结此案宗不再另议。

告示一出府城百姓叫好连连。

这张安民告示确实起到了安抚民心的作用。

只是最后一条涉及到淮南书坊的条款,知府罗畅和姚长亮耍了滑头。

开玩笑呢!

这八千两银子的欠款有凭有据的。

就现如今方家留下的宅子铺子和田庄能拍几个钱?

若是扣除了八千两银子哪怕不是全款扣除打个对折,余下的人还能分到几个碎银子。

钱海清前几日不是吵着闹着让官府帮他要账吗?还言明若是方家不给就用书坊冲抵。

那现在就干脆如了他的愿。

至于这个钱海清是亏是赚那就不关官府的事了,官府向民众也有个完美的交代。

“没有想到还真是人死账不烂”……

“那还用说我们的罗知府就是青天大老爷”……

“唉就这宅子铺子和田庄能值几个银子,这么点银子分下去我等又能分到几何”……

“可不是吗不过知府大人这也是尽了力了”……

“你就别抱怨了,这个钱塘府的钱海清可是被方家坑惨了”……

“八千两银子就买了五间铺面”……

“可不是嘛!这方家也是够黑心的,欠了人家八千两,就那五间铺子顶到天不过一千两银子罢了”。

………

钱海清一看心里乐的就没边了。

这么巧合这么自然吗!

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也不过如此吧!

钱海清苦瓜着一张脸追着登记造册的衙差又是磕头又是作揖又是说好话。

嚷嚷着要更改这个让他赔银子倒霉的淮南书坊的店名。

情同此理这个要求也算合情合理合法。

申冤讨债的众人也都大眼瞪小眼的看着眼前这一幕。盯着官到底怎么处理此事。

是真是假马上就能见分晓。

钱海清这叫趁热打铁怕夜长梦多。

要知道申办书坊的道道坎坎诸多事宜可多了去了。

哪一道哪一坎不都得银子开路。

就这还得是朝中有人,若是没有人你就是拿着银子也没人鸟你。

府衙的文吏请示了上司之后满眼同情的满足了钱海清的所有要求。

钱海清吭哧吃了半天把淮南书坊更名为汗青坊。

钱海清对这开办书坊的条条框框倒是门清,文吏这次索性也大方了一回对汗青坊开放了所有权限。

汗青坊所有文书全部办理下来没有花一文钱。

就这还博得了众人的一致同情和哀悼。

钱海清抱着文书像抱着宝贝似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退出了人群。

这次府衙之所以没有难为他,原因很简单就是知府罗畅罗大人想立个样子出来,以尽快尽早的压下这些聚众。

因此既然钱海清这个老大难提出了这个要求府衙也算就顺水推舟来了个立竿见影。

………

一直没有出门的小馨儿还是从在外转悠了一上午的马掌柜那得知了这个消息。

马掌柜现在整个人都是麻的说的话也不大详细。

小馨儿也就听了个大概齐。

这也难怪马掌柜他现在的心思全然不在这上面。

方家的事真不是他干的但是他左右不了方家人和高家人的想法。

因此从事发到今天他就让长夜把人散出调查这事的来龙去脉。

然而直到现在长夜的十几个人也没摸到丁点线索。

只是在水兵府那打探出个模糊的信息。

兵部早已察觉到方连海贪污军饷一事,前一阵子兵部在忙着收集物证人证。

其实早该动手了,之所以延后就是等着方中兴过寿宴的时候好给方家来了个一窝端。

这消息说的有鼻子有眼而且合情合理,但是却蒙骗不过马掌柜。

这背后的主使是谁众人都不得而知。

马掌柜也不敢怠慢把这里发生的事以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的写了封信派专人送往京城。

小馨儿吃过了中午饭再也不呆在家里了,让佩兰陪着厚朴驾着车逛府城去了。

长夜现在忙着打探消息人手不够,只得分出一人暗中保护。

这名护卫从昨夜忙到现在一宿没合眼。

护卫跟在小馨儿马车后面东摇西晃算是倒了大霉了。

小馨儿有意无意的在方家的铺子宅子边上转悠,时不时的还让佩兰下车买点乱七八糟的东西。

“小姐你这看了大半天了就是眼馋,可咱也没有带银子啊”。

“只要东西好本小姐就想方设法的变出银子来”。

小馨儿挑起车帘子的一角打量着城北离府学不远的方家的两进宅院一双眼睛放着光。

佩兰听到自家小姐这么说也就信了。

别看小馨儿嘴上说的轻快实则兜里真没有银子。

厚朴驾着马车又兜兜转转最终的结果还是相中了城北的那处二进院子。

这处宅院离府学不远。因为府学的存在。这条大街上来往者皆大多都是府学的学子。

而且三家私塾也开设在这条大街上。

因此一般闲散人等都不会在这里转悠,自惭形秽不说也生怕冲撞了读书人自己落不得好。

即便如方连海这样嚣张惯了的人对读书人也是礼让三分。

可见吴国读书人的地位是多么地超然了。

富贵得到的信息可比小馨儿要早的多。

钱海清打头阵去闹事是他们都商量好的。

富贵则跟在钱海清后面去看热闹。

跪地喊冤讨债的人乌泱泱的一大片。

吃瓜看热闹的也是乌泱泱的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