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让太孙妃掌管这后宫吧(1 / 1)

应天府……

御书房……

朱元璋站在一副沙盘面前,沙盘上赫然标注着朱雄英与鞑靼和瓦剌的战略态势。

不多时,徐达走进了御书房。

他一进门,便拱手行礼:“老哥哥,可有事叫臣?”

朱元璋笑着迎上前说道:“天德啊,过来看看这关外的战事。”

说罢,朱元璋拉着徐达走到沙盘前说道:“天德啊,你来看看这前线的局势。雄英这臭小子咱感觉他图谋不小啊,不知道老兄弟你是什么意见。”

于是乎,朱元璋继续说道:“之前,咱大孙在野外与鞑靼和瓦剌联军打了一仗,鞑靼与瓦剌联军的兵力出乎了咱大孙的意料,他撤退至猫儿庄,第二日,雄英已经放弃猫儿庄,往怀来县撤退,鞑靼与瓦剌开始紧追不舍。现在的具体兵力部署是老三身边有四万在大同,九江有两万在雁门关,老四五万在这里,平安两万在这里,蓝小二还有几万在居庸关”朱元璋一边给徐达简单的讲解现在的态势,一边在沙盘上给徐达指了一下具体的军力部署。

徐达微微皱眉,凑近沙盘仔细端详,思索一番。说道:“臣猜测,这是太孙殿下的诱敌之策吧,猫儿庄如果太孙殿下想要守住,调晋王兵马支援即可,不存在守不住猫儿庄,既然他放弃猫儿庄,向怀来撤退,那么,想必是有阴谋,这么多兵力都集中在怀来的周边,估摸着太孙殿下是想在怀来附近歼灭鞑靼与瓦剌部。”

徐达顿了顿,继续说道:“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皇太孙的身份及年轻和敌军的贪心。诱敌深入,早早的布局这么多的兵力,高,实在是高,鞑靼和瓦剌这次算是栽了,只要他们敢走过阳和,就再也不可能全身而退了。这种情况,就是是臣,也照样会中计。”

朱元璋满脸自豪,说道:“天德,你说咱是不是给你找个好女婿?雄英这孩子,从应天出发就已经这么安排了。咱也觉得他的战略布局着实可怕啊,这还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咱也自叹不如。”

徐达再次仔细审视地图上的兵力部署,心中暗自惊叹。他转身面向朱元璋,见朱元璋似乎期待着自己什么,于是拱手说道:“老哥哥,皇太孙确实强的可怕啊,臣能有这样的女婿,是臣的荣幸。”

朱元璋见自己这个老兄弟这么上道,说道:“嘿嘿,我也正是这么觉得。如今就等着具体战报传来,那鞑靼与瓦剌联军,估摸着这次算是栽了。”

朱元璋继续说道:“老兄弟啊,咱们多久没一起喝酒了?”

徐达想了一番回答道:“也没多久吧,不记得了?上次你找我喝酒就是惦记着我女儿妙锦。说罢,这次还惦记着臣什么?臣都给……”

朱元璋一边招呼徐达落座,一边说道:“这次找你就单纯的喝酒,你现在还有啥值得我惦记的?”

徐达落座后,端起酒杯向朱元璋敬了一杯,说道:“也是,臣的两个女儿都被你骗走了,现在确实没有什么了……来,老哥哥,喝酒,老弟敬你一杯。”

朱元璋笑着举杯,将杯中酒喝尽说道:“关外的战事咱不担心了,下面就是咱大孙和你那小女儿的婚事了……”

朱元璋此时神色微微有些黯淡,望向远处的宫殿,轻声说道:“咱妹子也走了这么多年,这后宫一直缺个女主人。待雄英与妙锦成婚后,就让太孙妃掌管这后宫吧,我也能放心些。”

此时,徐达被朱元璋的话语吓到了,从古至今,哪有太孙妃就执掌后宫的。

徐达心中感慨,也有些惊恐,劝慰道:“嫂子在天之灵,定也盼着太孙殿下早日成家,大明江山后继有人。但是,让妙锦执掌后宫这事,可万万不可啊,陛下的后宫还有那么多娘娘,况且,妙锦年龄还小,臣劝陛下收回成命……”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不用说了,对着徐达说道:“妙锦这Y头,咱看着长大的,也算了解他的脾性,既然做了太孙妃,以后执掌后宫是必然的事情,现在就适应适应,就算搞砸了咱不怪她。咱们都一把年纪了,趁着现在还在,该让儿孙练手就让儿孙练手,做不好咱们再教教。”

徐达见朱元璋如此坚持,也就没有继续说什么。

而后,两人又闲聊了许久,桌上的酒菜添了又添,直至很久,徐达才起身告辞。

时光匆匆,两日转瞬即逝。

在这两日里,朱雄英与鞑靼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朱雄英且战且退,巧妙地利用手雷等手段牵制着鞑靼追兵,一步步朝着土木堡方向撤退。

在撤退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紧密的阵型,虽不断遭受鞑靼骑兵的冲击,却未曾慌乱。

当朱雄英终于抵达土木堡时,他神色略显疲惫,却难掩眼中的睿智。

土木堡地势险要,周围山峦环绕,是个葬送鞑靼与瓦剌联军的绝佳之地。

朱雄英深知,自己精心布局的这场战局,即将迎来收官。

他立刻召来锦衣卫赵勇,急切问道:“赵勇,各部现在都到哪里了?”

赵勇单膝跪地,回道:“殿下,各部均已基本上到达预定地点。凉国公亦带兵出居庸关,正按照计划向指定区域进发。平安将军已抵宣府,晋王见平安已经在宣府,于是带兵在宣府南方三十公里驻扎,郑亨将军成功收复阳和与猫儿庄后,也正整军待命。李景隆将军离晋王部队不远,两人遥相呼应。燕王朱棣与张玉将军分别从永宁和赤城方向,对敌军形成夹击之势。”

朱雄英听后,心想:这些人的军事素养及应变能力还算可以,后面,自己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干了。于是,对着赵勇微微点头说道:“孤知道了,传令,让他们自己看着办,目标,不放走一个鞑靼与瓦剌的人回关外。谁的防线走漏了鞑靼与瓦剌,孤要他们好看。”

这场精心布局的战局,正一步步朝着朱雄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