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善后(1 / 1)

“诸位爱卿,”朱雄英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沉稳且有力,“昨夜,京城突发叛乱,想必诸位已有所耳闻。如今,孤便向大家说说此事。”

他微微停顿,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继续说道,“此次叛乱,乃是部分心怀不轨之徒,妄图颠覆朝廷、谋取私利。

他们趁夜色集结,先是打开了应天府的西门,叛军一路攻击到皇宫,企图趁着陛下生病期间,刺杀陛下及孤,意图颠覆我大明江山。”

大臣们听闻,交头接耳之声此起彼伏。

朱雄英接着讲道:“幸得禁军将士们拼死阻拦。其他兄弟部队在在得知叛乱消息的第一时间,部队迅速集结,支援禁军。

将士们毫不畏惧,奋勇杀敌,成功阻止了叛军的进一步行动。同时,我们也及时调遣了城外的精锐部队入城支援,对叛军形成合围之势。

经过半夜的苦战,终于将叛乱彻底平定。叛军自杀的自杀,投降的投降……”

“如今叛乱已平,但后续诸事,还需我们一同妥善处理。先来说说这几个罪大恶极之人。”

说到这儿,朱雄英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吏部尚书詹徽,身为朝廷要员,却全然不顾君臣大义,暗中勾结叛党。

他的所作所为,实乃天理难容!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主事齐泰,叶升,竟也参与到这场叛乱之中。”

朱雄英顿了顿,扫视了一圈下方神色各异的大臣们,接着说道:“对于这四人,孤决定,詹徽、黄子澄、齐泰、叶升,全部抄家,诛九族。”

这话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大臣们交头接耳;有的则暗自点头,觉得这四人罪有应得。

“至于那些被裹挟参与叛乱的普通士兵,”朱雄英接着说道,“念其或受蒙蔽,或迫于无奈,孤决定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他们将被编入特殊营队,如果士兵可以杀掉两名以上鞑靼士兵,回来再修堤坝一年,即可免除所有罪孽。

他们由平安带领,会同燕王朱棣所率的两万精兵,一同北上攻击鞑靼部。

同时,平安还需带上神机营,发挥其火器优势,争取在战场上大获全胜。

若他们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战功,便可将功赎罪,既往不咎。”

朱雄英说道:“还有,之前查处的贪官李御史,大家也都知道。他妄图隐瞒所得,心存侥幸。像他这样的人,绝不能姑息。李御史已经被抄家夷三族。”

说到这儿,朱雄英又继续补充道:“但周御史,大家也看到了,他认罪认罚态度良好,积极配合调查,将自己的问题如实交代清楚。

如今,他目前半点事情都没有。

孤希望各位大臣能引以为戒,犯了错不可怕,只要能及时回头,孤会给你们机会。

但要是像李御史那般执迷不悟,那别怪孤心狠手辣了。”

处理完这些罪人,朱雄英的神色变得柔和且沉痛,“此次叛乱,我大明诸多将士浴血奋战,他们为了朝廷的安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是我大明的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勇士。对于这些阵亡的将士,定不会亏待他们。”

朱雄英提高了音量继续说道:“户部即刻统计阵亡将士名单,按其军职、战功,发放丰厚的抚恤金至其家中。阵亡将士的家属,可免五年赋税,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

家中若有适龄子弟,愿投身军旅者,优先录用,且可破格晋升一级。一定要让英烈们安心,让他们的家属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大殿内,大臣们纷纷面露动容之色,不少人暗自点头,对朱雄英此举表示赞赏。蓝玉出列抱拳说道:“殿下此举,真是大恩大德。那些战死的兄弟们,若是泉下有知,也定会欣慰。以后我等在战场上,也必将更加奋勇杀敌,不负殿下的厚爱。”

朱雄英微微颔首,以示回应。

接着,他话锋一转,“如今,吏部尚书和太常寺卿这两个重要职位,因詹徽和黄子澄的罪行空缺了。

这两个位置,一个掌管天下官员的任免、考核,关系到朝廷用人的大局;一个主管宗庙祭祀礼仪,维系着朝廷与祖宗神灵的沟通,都至关重要。”

朱雄英目光炯炯,看向下方的大臣们,“孤决定,但凡觉得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两个职位的大臣,都可以在三日内,通过奏折毛遂自荐。

在奏折里,详细阐述自己的施政方略,对吏部或太常寺未来工作的规划。

孤会仔细审阅每一份奏折,选出最适合的人选。”

此言一出,大臣们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不一样的光彩。

有的若有所思,似乎已经在脑海中构思起自己的自荐奏折。

朱雄英继续说道:“孤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此事,不要敷衍了事。散朝吧!”

早朝结束后,大臣们陆陆续续退出奉天殿。

朱雄英坐在属于自己储君的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心里忍不住吐槽朱元璋。这个烂摊子让自己收拾。他自己偷偷的摸鱼。

朱雄英想了想后面的官员选拔就头疼,自己去过未来,熟读历史,深知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詹徽之后,吏部尚书一职由翟善接任。

翟善此人,在历史记载中,为官算是清廉,对吏部事务颇为精通,尤其是在官员考核与选拔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方法。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被贬为县令了。

朱雄英现在没有更好的人选,只能先用翟善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