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着朱雄英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洪武大典》的种种好处,眼神中赞许之色更甚,可心思敏锐如他,又怎会听不出孙儿话里的潜台词。
他微微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地看着朱雄英,轻哼一声道:“雄英啊,照你这么说,这修《洪武大典》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那咋没见你早提出来,非得这会儿说呢?这里头啊,指定还有你没说的事儿,别藏着掖着了,跟爷爷我还卖啥关子?”
朱雄英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苦笑,心里暗忖:姜还是老的辣,啥都瞒不过皇爷爷。他往前凑了凑,赔着笑脸道:“爷爷,还真是啥都逃不过您的眼睛。孙儿确实还有话没说。您想啊,修这么一部大典,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别的不说,单说这钱,就得花天文数字。要召集那么多文人,得给他们发俸禄吧;收集那么多典籍,有的还得去买,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而且,这修书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得耗费老长时间,得慢慢儿地整理、编纂,没个数年时间根本下不来。
孙儿也是怕这会儿提出来,朝廷一时半会儿应付不来这摊子事儿。就咱这国库,孙儿觉着可没多少闲钱能折腾。
要不是前些日子抄了那俩尚书的家,指不定现在国库都快见底儿了,哪还有钱干这修书的事儿哟。”
朱元璋一听,眉头一皱,佯怒道:“你这混小子,敢嫌弃你爷爷没钱?”
朱雄英嘿嘿一笑,壮着胆子说道:“爷爷,孙儿哪敢嫌弃您呐。但是,孙儿说的也是事实啊,您还真的缺钱,孙儿有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您没钱才耽搁的,这赚钱的事儿,您老还真不擅长。
您看呐,咱这朝廷的进项,大多靠的是税赋啥的,这么些年来也没见着您折腾出啥新花样儿来赚钱。您老啊,这赚钱的本事,简直等于零。您的本事全在打天下这件事上了,赚钱这个技能您压根没点……”
朱元璋满脑黑线,虽然听不懂什么技能点,但是也知道朱雄英没放好屁。
朱元璋听了,先是一怔,而后放声大笑,伸手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说道:“你这混小子,竟敢编排起你爷爷来了。不过你说得倒也在理,爷爷我打小就没学过啥赚钱的营生,就会舞刀弄枪、管人治世。
行,以后赚钱的事儿就交给你,你要是能给咱老朱家赚得盆满钵满,爷爷我就真服了你。不过,你小子赚钱的本事确实不赖。”
朱雄英连忙说道:“爷爷,孙儿一定努力赚钱。不过这会儿,咱还是得先把这修《洪武大典》的事儿琢磨好。孙儿想着,朱允炆虽有才华,可到底年轻,怕他镇不住场子。”
朱元璋微微颔首,脸上的笑意不减,却又带着几分审视:“你个混小子,既然知道朱允炆年轻镇不住这牵头的事儿,爷爷我看这牵头的事情就交给你最合适。你年轻力壮,肯定能把这事儿办好。让朱允炆在你手下做事儿,既能发挥他的才能,你也能看着他,一举两得。这种好事啊,牵头的事情还是应该你来,爷爷可都想着你呢。”
朱雄英没想到皇爷爷如此信任自己,但是,他懒癌又犯了,连忙摆了摆手道:“爷爷,你又不是不知道孙儿,孙儿只想摸鱼。”
朱元璋给了朱雄英一个白眼,敲了朱雄英的头说道:“你个懒虫,爷爷又不是让你干活,只是让你出面牵头,具体事情让朱允炆干,他有困难了找你,你毕竟是储君,靠着身份就可以解决九成九的问题。哪里用你干什么活?”
朱雄英无奈的点了点头:“成成成,孙儿牵头还不行嘛!”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还差不多。这修《洪武大典》是个好事儿,做肯定得做,牵头也肯定是你,毕竟好事就应该你来占着,不干活就有好名声,这种事情你个兔崽子还推三阻四的,爷爷真想削你。”
朱雄英恭敬地应道:“是,爷爷。孙儿明白,孙儿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期望。
不过,爷爷,孙儿还有别的打算。
孙儿想将大明的装备提升一个档次,所以,孙儿此前已经让工部尚书秦逵研发我需要的两样武器了,如果研发成功,咱大明的军队才是睥睨天下的军队。
后续还想着扫灭北元,把那些个草原上的麻烦彻底解决了,然后再干掉倭寇,让咱大明的海域清净清净。
可这些事儿哪一件不要钱呐。
所以这《洪武大典》,也只能慢慢修了,说不定得到孙儿登基的时候才能修好呢,到时候叫不叫《洪武大典》还得另说。
孙儿觉得,修大典慢一点可以无关痛痒,但是扫灭北元和倭寇,晚一年,百姓就会多吃一年的苦,所以这两样的优先级应该在修《洪武大典》之前。咱大明的百姓在北元和倭寇的侵扰下,已经吃了不少苦了,孙儿不忍心再让他们受苦啊。”
朱元璋听了,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孙儿的赞赏:“雄英,你能心系百姓,以天下苍生为念,爷爷很是欣慰。北元和倭寇的确是咱大明的心腹大患,这些年百姓深受其害。你说得对,扫灭北元和倭寇之事,刻不容缓,应优先于修《洪武大典》。咱老朱家的天下,本就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绝不能让他们再受欺凌。”
朱雄英见朱元璋认同自己的想法,心中一喜,连忙说道:“爷爷英明!孙儿就知道您会理解孙儿的想法。孙儿会好好盘算,先把提升装备的事儿落实下来,再一步步地去扫灭北元和倭寇。只是这过程中,还得仰仗皇爷爷您的经验,毕竟您的打仗技能点可是点满的,多给孙儿出出主意,孙儿毕竟还年轻,很多事儿想得可能不周全。”
朱元璋笑着摆摆手,说道:“行了行了,别在这儿给爷爷我戴高帽子了。你有这份担当和决心,爷爷很高兴。这提升装备、出兵征战,都不是小事儿,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
修《洪武大典》的事儿也不能完全搁置,允炆就让他先筹备着,做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你呢,主要精力放在军事谋划上。有难处就问爷爷,爷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