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摆了摆手,说道:“这个你无需担心,所需的物资和场地,我会协调安排,保证不会耽误训练。
另外,他们是我的亲军,待遇方面,我已经吩咐下去,全部翻了一倍。
让他们吃得好、住得好,才能更好地训练。”
徐允恭心中暗喜,这优厚的待遇,对于士兵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激励。他再次抱拳行礼,说道:“殿下如此厚爱,末将和这些士兵们定会效死。”
朱雄英满意地点了点头,似是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允恭兄,此前交由你负责的报纸,如今已发行了一段时间。
我想了解下,目前报纸的经营情况如何,民间反响怎样,还有现在的规模发展得如何了?”
徐允恭微微挺直身子,认真回道:“殿下,这报纸发行后,经营上目前只能做到收支平衡。
我们通过售卖报纸,刚好能够维持印刷、人力等方面的开销,还没有其他额外的收入来源。
不过,百姓们对报纸的反响倒是颇为热烈。
他们对朝廷政令、民生事务等内容也很是关注,报纸也成了他们了解天下事的重要途径。不少人都称赞这报纸让他们增长了见识,也感受到朝廷对百姓的关怀。当然,奇闻异事也必不可少,没了他们,看报纸也就没了乐子。”
“至于规模,目前我们已经在应天府设立了多个售卖点,每日的发行量也从最初的几千份增长到了现在的数万份。同时,我还在考虑向其他城市拓展,让报纸的覆盖面更广。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运输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末将和手下的人会尽力克服,把报纸办好。”
朱雄英微微颔首,说道:“允恭,你做得不错。报纸一事至关重要,它不仅能让百姓了解朝廷动向,还能凝聚人心。目前做到收支平衡已经是很不错了,孤办报纸的初衷本来就不是想赚钱,不过孤倒是有个想法,可以给报纸增加点收入,你可以给商人提供登记打广告的机会。如今咱们大明商业繁荣,许多商人都想推广自己的货物或店铺,咱们报纸的受众广,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报纸上划出一定的版面给他们刊登广告,收取相应的费用,这便能增加一笔收入。”
“运输方面的问题,你无需过于担心。你可以使用朝廷的驿站来传递报纸,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报纸的运输难题,又能让国库增加一笔收入,可谓一举两得。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每期只传递一张下一期的报纸信息到每个大城市,而后在这些大城市设立分报社,让分报社负责周边报纸的辐射。如此一来,既能减少运输压力,又能保证报纸的传播范围。”
“另外,还有一事你需要知道。我已经让工部尚书秦逵去研究燧发枪和手雷这两种先进的武器。你现在去找秦逵。让他就算研制成功了,不得将这些武器供应给任何部队,这两种武器视为绝密。一切由我或者爷爷决断。”
徐允恭恭敬的回答道:“殿下放心,臣定会办妥此事,一切听从殿下的吩咐。关于报纸,末将也会加紧督办,尝试推行广告业务,按照您的指示解决运输问题,让报纸发展得更好。”
朱雄英拍了拍徐允恭的肩膀,说道:“好,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允恭,你先下去吧,尽快开始筹备训练的事宜。有什么需要,随时告诉我。”
徐允恭再次行礼后,转身离开了文华殿。
朱雄英目送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门之外,思绪却如脱缰之马,迅速地转到了北方边境的局势上。如今大明国力日渐强盛,而北元虽已势微,却仍不时在边境侵扰,犹如附骨之疽,若不趁早解决,终是心腹大患。
朱雄英微微眯起眼睛,目光深邃而坚定。
他深知,想要彻底解决北元问题,军事行动势在必行。不过,现在还为时尚早,但是,此时,燕王朱棣还在应天未曾返回封地,朱棣身为大明的藩王,久在北方,对北元的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且他手握重兵,军事才能卓越,可以让他先准备起来,这样对将来的战事将大有裨益。
想到此处,朱雄英迅速抬手招来身旁的傅让,语气沉稳而有力地吩咐道:“傅让,你即刻去请燕王来此,就说本太孙有要事与他商议。”
傅让领命后,身姿矫健地转身离去,迅速执行朱雄英的命令。
在等待朱棣到来的这段时间里,朱雄英在殿内缓缓踱步。
他深知,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也不仅仅是智慧和谋略的比拼,而是国力及后勤的比拼,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
不多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朱雄英抬头望去,只见朱棣身着一身庄重的亲王服饰,步伐沉稳且恭敬,在殿门口微微整理了一下衣冠,而后以标准的宫廷礼仪,双手抱拳,微微俯身,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走进殿内。走到朱雄英面前时,朱棣双膝跪地,行了一个大礼,口中说道:“臣朱棣,拜见皇太孙殿下,愿殿下万安。”
朱雄英示意朱棣坐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说道:“四叔,行如此大礼就有点见外了!”
朱棣恭敬的说道:“以前臣脑袋进水了,做出了一些不轨之事,幸得太孙殿下点醒,臣不胜感激,行大礼那是臣的本分。以后臣以殿下马首是瞻,殿下让我往东,臣绝不往西。殿下让我大狗,臣绝不骂鸡。”
朱雄英看了看自己的这个四叔,继续说道:“四叔别拍马屁了,见外了,见外了,谁没犯过错了,总要给机会改过自新的,不是嘛?
今日召您来,是想与您商议一下北元之事。如今北元虽已大不如前,但仍时常在边境滋扰我大明百姓,孤有意对北元用兵,彻底解决这个隐患。不过,不是现在……孤想听听你的意见……”
朱棣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微微欠身,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凝重,说道:“殿下,北元虽已式微,但他们熟悉北方的地理环境,且骑兵机动性强,若要彻底解决他们,并非易事。不过,臣对北元的情况较为了解,若殿下有意用兵,臣愿为殿下出谋划策,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