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李鸿章洋务远动原来学的是苏王啊(1 / 1)

林凤祥和李开芳来到这看了一眼,心里也都不是滋味。

这两兄弟都跟着他们走南闯北,打了无数次的仗。

眼看着清妖要被他们打倒,清廷要被他们推翻,人却在这时候没了。

战争总是残酷的,是悲伤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莫不是在说战争的残酷。

虽然这场战争让吉养元感觉到了悲伤,让许多原北伐军的士兵命葬此地。

但他们的死不是白死的。

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赢得干净利落。

这场战争也将彻底改变太平天国与清廷的形势,很明显清廷已经势微。

这一战,清军三万余人,伤亡过半,逃出去的不过区区几千。

要不是第六师包饺子包慢了点,这三万清兵得全军覆没。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新军的兄弟们没有放弃追杀,一直将清兵赶出了江苏,甚至赶出了山东,直接把胜保赶到了直隶,赶回了紫禁城。

紫禁城内。

两宫太后皆一脸冷意地看着跪在殿下的胜保。

周围的王公大臣也都是恨不得把胜保的肉剜成一块块拿出去煮了以泄心头之恨。

胜保手里被他带出去的万余精锐的八旗子弟兵,最后回来的不到一千,这些可都是他们满族的精锐啊!他们如何不恨!如何不想杀掉胜保!

这一切都是胜保愚蠢的突袭计划,如果好好守住山东,会有这场败仗?(是的,一样会有。)

这下好了,清军的兵力不仅损失惨重,还丢了山东,还让僧格林沁亲王的蒙古骑兵军团成了跟湘军一样的孤军,只能各自为战。

许多王公大臣还想到了因为此战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果太平天国再发动一次北伐,他们还有何兵力抵抗?

想到这一点,许多王公大臣脸色发白。

慈禧冷声怒吼道:

“说,胜保你该当何罪?”

胜保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自负和趾高气昂,眼神中一片灰败。

“臣,罪该万死,臣只求一死以谢皇恩。”

“死了多便宜你,本宫要将你千刀万剐。”慈禧一脸杀气,两宫太后都对他这么信任,他居然这么回报她们,这样回报大清。

“太后息怒...”这时一个汉臣走了出来非常冷静地说道:

“胜保将军如果被斩了,如果发匪再大军北下,我们该派谁去抵抗?还不如让胜保将军用他的有罪之身去报国恩,让他继续带兵抵御发匪,我相信胜保将军有了此次失利,以后肯定会以此作为警钟,誓死报效大清。”

这个汉臣,他叫李鸿章,现年31岁。

当他知道太平天国船坚炮利,居然还能与英法联军在海上交战之后。

他立马研究起了太平天国迅速崛起的原因,他发现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了一个人,太平天国的苏王。

当他再度深入研究太平天国的苏王之后,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苏王不仅让太平军大部分军队都换上了洋枪,而且还非常有先见之明的购买了一艘蒸汽战舰,而且已经开始在上海创立了造船公司,很明显这个苏王是要自己造战舰了。

如果李鸿章知道赵苟在国外还有制造枪支弹药的公司,他估计会更加惊讶。

从那以后,他从安徽来到了京城,来到了两宫太后身边不停吹嘘洋船洋枪洋炮的厉害,整日不厌其烦的劝说着两宫太后开展洋务运动。

“大清要想振兴,必须像魏源的《海国图志》中说的一样,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鸿章的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慈禧和慈安。

从此,李鸿章开始负责起了洋务运动,负责一系列企业的置办,并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由此看来,李鸿章在清廷中能升到官,还得感谢赵苟,因为他这一切学的是赵苟的思维,走的是赵苟的路子。

李鸿章在朝会中的直言救了胜保一命。

但胜保从此有了一个外号,败保。

这是慈禧赐给他的,慈禧是这么说的:

“胜保啊胜保!你干脆改名叫败保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