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
应天,不,如今应该称为南京了。
去年夺取了四川,彻底稳定了南方政权的格局,议会就正式立国了。
“公天下”的政权,第一次在朱明时空出现了。
“各位如今计划已然完备,那现在我以议会长的身份正式下令。”
说着,李善长站起身,一脸严肃望着诸参议员与议员。
众人纷纷肃立,目光坚定地望向李善长。
“命令:徐达为北伐总指挥,全权统御北伐一切军事事宜。”
“是,徐达领命,保证完成解放任务!”
徐达眼神坚毅,深知此战关乎国运。
“命令:刘伯温为后勤参谋长,为大战的物资调运负责,务必保证战场不会缺少物资。”
“是,刘伯温领命。粮草一定充足!不会让战士们出现饿肚子去战斗。”
刘伯温目光沉稳,深知后勤为战之根本。
“命令:姚广孝准备好官员、物资,要将打下来的领地,迅速管理起来,减少百姓受到战争的伤害!”
“是,姚广孝领命。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本就外形在一群人中,显得格外扎眼的姚广孝,这声应答下更扎眼了。
其大光头毫不顾忌的展现,让九枚戒疤都添几分自信。
“诸君务必齐心协力,北伐大业关乎我华夏兴盛!”
李善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此次北伐,必胜!”
“北伐必胜!”
姚广孝似受神启,振臂高呼。
议会大厅中数十人,听见他的话突兀一愣,随后纷纷响应,声浪震天。
“北伐必胜!”*N
众人齐声响应,士气高涨。
声浪回荡在议会大厅,每个人眼中都燃起了熊熊斗志。
李善长等大家发泄一番,这才挥手示意众人安静,继续部署细节。
各部各司的领头,都领命而去。心中燃起熊熊斗志,誓要将大同事业进行到底。
望着众人步伐坚定有力,不由感叹道:“此次北伐,非军事实力所致,乃民心所向!”
“父皇,议会军有异动了!”
朱标急匆匆走进勤政殿,面色凝重。
朱元璋此时正批阅奏章,闻言抬头,眉头紧锁:“情况如何?”
“徐达已率军北上,归德府、兖州府一战而下。情况比我们设想的严重太多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如炬。
“标儿,你严密监视议会军动向,务必确保京城安稳。”
“父皇,是否召集在外藩王,进京救驾?”
“召秦王朱樉、晋王朱棡进京,其他的就不必了。”
朱元璋不由感伤起来,自己封了24个藩王,在南方的全部丢了封国。
北方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还能依靠一二。
其余尽数是个废物!
听见实力最强的燕王,根本不用来。
朱标内心就是一顿愤怒:“这是要用自己等人的生命,为老四获取发展时间啊!”
“是,儿臣这就去办!”朱标恭敬领命。
来到外面,才将收敛的情绪表露:“你想保朱棣,我看你如何保得住?哼!”
朱元璋独自坐在龙椅上,心中五味杂陈。
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他深知此次战争不仅关乎江山社稷,更关乎子孙后代的命运。
“四儿,希望你能够扛起咱朱明最后的希望!”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走向御桌,提笔写下密诏。
心中暗道:“无论如何,朱明江山不容被一群贱民夺走。”
他将密诏封好,叫来蒋瓛,低声吩咐:“必须亲手交给燕王。”
而在燕王府的朱棣,此时意外接到了朱元璋的圣旨。
“进京勤王?”朱棣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有些奇怪。
父皇这些年不断削弱其他藩王实力,而对自己却一直在暗中增强实力。
过去这么多年,他也大概猜到父皇的心思。
这辽东之地,大概已经被他视为朱明再兴之地了。
但此次召他勤王,很明显违背了这个初衷,显得有些诡异。
朱棣沉思片刻,唤来心腹将领,低声交代:“加强戒备,密切监视辽东的动静。”
另外,朱棣心中虽疑,却也不敢怠慢,立即着手安排人马,准备启程。
此行京城,或许暗藏杀机。
但那北京城中,还有他的父母。
议会军即将北伐,就是再危险,他也必须去一趟。
无论如何,必须确保马皇后能撤回辽东!
“嘭!”
一声巨响,身处辽东都司的燕王,不敢置信地望着都指挥使。
感受着左肺叶出来的痛苦,朱棣眼中怒火与惊愕交织。
“太子有令,燕王密谋造反,即刻拿下燕王一干叛逆。”
一个内侍此时从内堂出来,拿出圣旨,高声道。
燕王强忍剧痛,怒道:“太子?大明危在旦夕,竟然还想着争权夺利!”
而众人对于朱棣的话充耳不闻,只是冷冷地望着他。
“动手吧,将他就地正法!”
闻言,都指挥使、卫指挥使、同知、佥事不敢怠慢,这是要交投名状了。
纷纷上前,一人一刀将朱棣身体切碎,彻底结果了他。
“各位大人,办事果然利落,太子即将北上,到时你们的封赏必然少不了的。”
说到太子封赏,辽东都司内,个个喜笑颜开。
勤政殿内。
新的战报上议会军的战斗力,让朱元璋脸色发白,抓住战报的手都忍不住颤抖。
立刻将周边所有卫所兵力,全部集聚到了北京城下,严阵以待。
一时间,北京城内,人心惶惶!
还好朱樉、朱棡两亲王,援军及时赶来,才稳定了北京城的人心。
然而,朱元璋心中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喘息。
议会军北伐决心坚定,武器犀利,他朱明江山已经摇摇欲坠了。
他!
终究还是无法逆转历史大势啊!
他长叹一声,目光黯淡,深知大势已去。
朱元璋缓缓起身,步履沉重地走向窗前,望着远方苍茫的天际,心中涌起无尽的无奈与悲凉。
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甘,历史的巨轮已滚滚而来,无法阻挡。
回想起当年创立大明基业的声势,何成想到这风雨飘摇的残局来得竟然如此的快。
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转身对身边的将领沉声道。
“传令下去,务必坚守城池,誓死保卫大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与他们同战!”
声如洪钟,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然。
将领们齐声应诺,心情沉重,明白现在唯有背水一战,方能有一丝保住自己权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