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同社会?”
“它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自己的人民。”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它不允许有自己的人民掉队,期盼他们个个化龙。”
“即使是后进人民,它也会温柔地引导他们,并同他们一起努力,共同沐浴在它的光辉下。”
“不但如此,它还要带着自己的人民,冲向深邃的星空,让人民永远幸福下去。”
李世民被冲击的三观碎裂。
这次天幕的视频内容,让他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真的!
“共同富裕”、“人人如龙”与“不放弃自己的任何一个人民”,这都是什么虎狼之词?
想想他在历史上的骚操作,哪一个不是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压在地上摩擦。
一个大言不惭的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纯纯是将百姓视为说话的工具。
一个言:“有自残避役者皆杀之”,是何等残暴无良;
一个把“谷贱伤农”当功绩,威逼史官改史书,让自己彪炳千古。
如果还对这封建君主的人品与道德,抱有任何希冀。
那就是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侮辱了。
孔颖达看着天幕的信息后,一生学儒的他,此刻陷入了迷茫。
他的心处于无处安放的状态,
他一生都在推动的儒家经学体系,来教育天下万民,维持万世太平。
现在呢?你告诉他,造成“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现状的,他就是重要得黑手之一?
因为,是他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导致了百姓遭受到了更强的阶级压迫。
一生都认为自己是在保境安民的他,哪能接受这样的指责?
但是,天幕的信息,不只是文字,还有那清晰明了的影像。
这让他处于十分矛盾的精神状态:一会儿觉得一定是天幕在说谎;一会儿觉得儒学或许真的就是“二十四朝贰臣”的孵化器。
“脱贫攻坚是致力大同的伟人们,带领人民向贫困发动的一场伟大战役。”
“新华夏成立以来,致力大同的伟人们带领人民就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艰苦卓绝的 37 年努力,成功使得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但截至 2014 年底,仍有 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存在,他们是脱贫攻坚任务中最艰巨的部分。”
“秉持着不放弃,不被挫折定义,不放下任何一个同胞的信念。”
“在2015 年,华夏专门为了让他们能够脱贫,进行了工作会议的讨论。”
“致力大同的伟人们,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当着他们自己的人生使命。”
“哈哈哈···”孔颖达看到这儿露出了癫狂大笑。
他错了,他一生钻研儒学,目标也只是为了维持天下太平。
对于其中的大同构想,始终将它们当着,那是先祖不切实际的幻想。
天下资源是有限的,还人人平等?人人可以追求更多更好的生活?
那不就是欲壑难填,天下的祸乱之源吗?
自己是何等的不思进取啊?
想到曾经天幕批判孔子的等级设想,认为它是阻碍华夏文明发展的拦路虎。
这让他对天幕心生厌恶。
如今,不由对于自己的言行,感觉到羞愧!
而随着天幕揭露越来越多的新奇思想与技术,这让他感到恐惧!
他发现,资源匮乏有利于他们儒家道理大行其道。
那一刻,他三观碎了。
甚至都怀疑孔子宣扬的“君子不器”,是不是他为了永享贵族之位,从而有意为之?
“为了将脱贫攻坚持续下去,致力大同的伟人们不惧责任,直接将目标清晰明了。”
“他们要在 2020 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增长幅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要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明确的结束时间点,有可验证的标准。”
“他们不惧挑战,以及外界恶意者的审查。”
“这种担当,历史上有谁可以做到?”
“儒家董仲舒之流、明君李世民等,是可碰瓷他们的吗?”
刚刚被天幕展示的计划吓到的李世民,突兀看到天幕提到自己。
转头一看,顿时恐惧化为漫天怒火。
他一国之君,竟然成为背景板,而且还是极不光彩的背景板。
“朕身为封建之主又如何?自然要考虑自身利益,这难道不是你们所说的历史唯物史观下,我所存在的局限吗?”
“为什么对朕穷追不舍呢?朕只不过是维护自己合乎礼法的利益而已。”
“你一个后世之人,搅乱历史进程又是何道理?”
李二怒不可遏,对着天幕厉声斥责:
“这里是封建制社会,朕即国家,整个天下都是我李唐的私产。”
“你有什么资格,对着朕的私产指手画脚?”
魏征等人被这一句话惊呆了。
虽然儒学说皇帝是天下共主,但是儒家《礼记》,也提出“天下非一家一人私有”。
还特别要求:君主应以“公心”治理天下。
如孟子所强调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就是将民心作为判断政权合法性的核心标准。
如今,李二凤的形象,哪有一点雄主的样子,完全就像一个泼皮无赖。
让房玄龄等人直接傻眼了,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等人所学,是否真的有教育他们要有“公心”了?
天幕继续。
“为了彻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300万胸怀家国梦想的高材生,前仆后继地深扎贫苦农村,耗时整整8年,资金数万亿才得于取得胜利。”
“这个任务真的这么艰难吗?”
“想象一下,要你每分钟帮助20人脱贫成功,这是什么样的工作能够做到的?”
“这不是难,这是地狱级别的难。”
愤懑的李二,见识到如此恐怖的数据,让他刹那间失了神。
“怎么可能,300万优秀的人才,他们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去那种地方?”
杀兄囚父、满口仁义道德的李二,是怎么都理解不了这样的行为。
杜如晦等人也想不明白:人往高处走,贪图享乐才是人性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愿意去填那等文明洼地,去吃那份苦、受那份累。
不能理解才正常啊!
因为,他们学习的儒学,没有为他们注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
只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理念。
因此,在“家天下”的世界里,既没有诞生它的土壤,也容不下这样的理念。
“要是我们也能有这般文曲星样的人物帮助,老汉我不用看着妻儿死去,也不用逃荒到此地了。”
一口牙齿发黄、缺损的老汉对着天幕播放的场景,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神情。
那些一看就非常有文化的娃娃,竟然不辞辛苦的帮助他们这样的,一个个的吃饱穿暖,改变自己的命运。
“哈哈哈,不要想了,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皇帝,可是将天下视为自己的私产,要是真出现这样的人,他铁定死得很惨。”
众农户转过头来,便见那人长得白白净净,一看就是读书人。
“秀才,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就是只要皇帝还在,你们就别想遇到天幕上,那种胸怀大义的人。”
“这种人的出现,第一个要杀他的人,就是皇帝老二。”
农户个个露出迷茫的神情,他们不明白:他们日子好了,对于皇帝老二有什么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