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李清婉出击(1 / 1)

李清婉想起五日前不是萧战离京之日嘛!还有凌宴、凌风、舅舅当时也帮忙运送棉衣出城,想必这二老夫人应该没看到当时的那一幕,不然他们便不可能顺利出城。

现在只有一种可能,她知道宋国公不在府上,并不知道宋国公去做了什么?想到这里给舅舅投去一个安心的眼神。

宋国公跪下禀报。“臣当日是去了战王府,是去帮战王殿下运送棉衣出城,还请皇上明鉴,当日还有很多人都可能证明此事,黑骑军亦知。”他说的坦荡,毫无一点隐瞒。

这事皇上并不知晓,但他也可以理解,他的身边有不少母后的眼线,当初布料的事,早早便被母后知道了,差点让他们功亏一篑。

“此事,朕知晓,若无其它实证,那你便是诬告!”他淡淡的开口,严肃地看着二夫人。

二老夫人用胳膊肘倒了一下白氏,白氏抬头时,就对上太后那威严的眼神,又看看宋国公,刚想说话,李清婉不厚道的提醒。

“白氏,你可想好了,若是宋国公府倒霉,二房有可能会坐上宋国公的位置,而你必定会被宋国公休了,宋锦瑶现在又变成那副样子,你说这个嫡女的位置还保的住吗?还有你的儿子,世子之位也得拱手让人!”这话声音不大,只有白氏和二老夫人能听到。

二老夫人瞪李清婉,刚想说什么,李清婉又开口了。“二老夫人是吧!我们无怨无仇,不知道你为何要害我,不过没关系,以后我会好好查,至于你儿子,你觉得太后今日会让他出来嘛!只要他不出来,你必死无疑,太后便是在逼你去死!”

说完立在那里不说话了,一脸嘲讽地看着两人作死,与虎谋皮,终被虎害的道理她们还没有体会到,等今日之事了结,有她们后悔的。

太后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李清婉,怒声开口。“战王妃,哀家自问对你不错,自从你和战王婚后,从未进宫拜见哀家,哀家也从未指责与你,你为何要这般害哀家,难道......”

她捂着嘴,半晌之后怒拍桌子,“难道你们战王府有谋逆之心?”

李清婉跪下,直视太后,“太后说这话,当真心不亏吗?您第一次召臣妇进宫时,便有人冒充臣妇撞了齐贵妃,第二次时更是让臣妇跪了一日,生生昏迷了一天一夜,太后您忘记了吗?更何况,太后有何证据可以证明,是臣妇害了您?”

说完委屈的指着白氏和二老夫人,“太后是想偏听偏信,还是根本就是有意在针对臣妇?”这算是质问。

太后想开口反驳,想了片刻什么都没说,蛇窟的事她并没有说出来,不能再逼她将所有的事都交待了,她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说不定她知道更多......

“勇安侯求见!”太监再次唱诺!

李清婉眼底闪过寒意,这个伯父是迫不及待来落井下石了,说不定这次会把自己搭里面呢!

皇上:“宣!”

说完有些同情地看向李清婉,虽然手段不低,但这得罪人的本事,更胜一筹。

勇安侯进殿,然后逞上一份奏折,门外还有几个人在侯着。

“启禀皇上,这是被战王妃收买百姓的口供,她们可以做证,是她的贴身宫女散播的谣言。”

李清婉看向这个伯父,没把他的攀咬放在心上,跟死人计较,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伯父,可知道诬告是何罪名?亦会牵连侯府,还望伯父想清楚再说!”她语气淡淡,没有半点慌张。

论百姓的力量,她还真没有怕过谁,不就是证人嘛!“皇上,臣妇请求,皇上贴下告示,可让百姓自行检举,若当真有人说亲眼看到臣妇的贴身宫女传此谣言,臣女愿意接受惩罚,但伯父带来的人,臣妇不相信!”此话说的,只差说勇安侯有意谋害她了。

皇上十分给面子,“刘公公,去贴告示,招集百姓来城门之人,此次案件,事关母后声誉不可马虎,应当万民同审!”

刘公公小跑着离开了,皇上起身,“来人,将公堂搭于城门外,由百姓同审此案。”

太后看向皇上的脸上,挂着不满,皇上却选择无视,以前没有发现母后对他的眼神中总是带着些许杀意,在战王妃提醒后,才让他更详细的观察母后。

越是观察越是心凉,是从何时开始,母后脸上的慈爱消失的呢!这也让他狠下心来,不去看母后,这次母后太过了,居然愚弄万民。

等台子搭好,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皇上、太后坐上软轿,李清婉她们走着,很快就到了城门外,只见台子上搭着棚子,可遮挡阳光,旁边放着炭盆,桌椅、软垫。

皇上扶着母后坐下,让刘公公多拿了几个炭盆放在母后身旁,此时百姓又将此事围的满满的,更是不停的窃窃私语。

“你们听说了吗?居然有人诬陷战王妃挑唆我们诬陷太后?真是无稽之谈。”

另一位大爷也附和,“此事明明是我们自己发现的,当时我们所有的人,挨家挨户问的,怎么可以说是战王妃撺掇的呢!”

所有的人都说着不可能,更多的说着战王妃的种种好,这可把太后气的肺管都要炸了,可偏偏还不能发作,给勇安侯使了一个眼色,让他先退下。

李清婉看着勇安侯要退下,怎么会让他离开?“伯父且慢,您带来的人呢!不是说我的宫女诬陷太后娘娘?也好与大伙出来当面对质啊!”说这话时,嘴角带着嘲讽。

不知道此法是太后所想,还是这个伯父自做主张,看着这么多百姓,突然就想到印子钱,不行,找个机会捅出去,这可是他送上门来的,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

至于证据嘛!慢慢查,皇上可是最恨这种坑害百姓之人,还是放印子钱这种害人性命之大事。

勇安侯擦着头上的汗,赶紧跪在皇上面前,讨好的看着李清婉。

“清婉,你误会了,伯父是来证明你清白的,咱们都是一家人怎么会做这种事呢!刚才是伯父口误,还望你大人不计小人过!”

他这次是后悔极了,当时清婉在侯府侍疾之时,太后说等事发,让他找些人来,将战王府造谣之事坐实,可他好像是办砸了,万万没想到,清婉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如此之高。

太后恨铁不成钢的看了一眼勇安侯,如此愚蠢,当时与他说这件事的时候,是料定此次皇上不能发棉衣,可这次棉衣都发了,还找这些人来,不是给她添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