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老虔婆(1 / 1)

“黑心烂肺的货,说,放哪了?\"严妈妈推搡了一下那小丫鬟,小丫鬟的背狠狠的磕在墙上。“老夫人院儿里的那些丫鬟都是手松的,你能骗得了我?”

小丫鬟疼得龇牙咧嘴,却一声不吭。

只缩着身子,生生忍着身上的痛,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也不敢掉下来,只嘴里说着:“只有那么些,都给您了,再没有了。”

“她一个二等丫鬟就只给你五个铜板儿?”

严妈妈十分不信,只是她将这小丫鬟上上下下都搜了一遍,确实没有。

只能骂骂咧咧的道:“都混到老夫人院儿里去了,还这么抠搜,铁公鸡都比她大方,怪不得都成了二等丫鬟了还一副穷酸样儿。”

‘哟,这是在骂我呢。’林岁安心道,又瞅了瞅自己。

她现在升了二等,要去老夫人屋子里伺候。老夫人屋里随时都有可能来一些侯府的亲友来拜见,丫鬟们穿戴太寒酸了,也会损了主家的面子。

现在林岁安穿的都是些锦缎的好衣裳。

今日她身上是罗衫罗裙,轻薄透气,凉爽舒适。衣裳上是她自己绣的竹枝纹,虽不华丽,却瞧着清新怡人,连老夫人都夸赞她穿的衣裳瞧着舒心。头上梳着双髻,带着一对儿珍珠做蕊的浅绿色绢花儿,和两根竹节银钗。绿松石的耳坠子,脖子上是干娘给的银锁,手腕子上一对儿刻竹纹样式的银镯。

她哪里就寒酸了?

她这身装扮,若是出了侯府,便是那些七八品小官家的姑娘,穿戴上都不一定有她好。

严妈妈见那小丫鬟抿着嘴,垂着头不说话,一副受了大委屈的模样,气更不打一处来。

提着那小丫鬟的耳朵骂道:“你个蠢货,叫你去传话,就不会多要些赏钱。给你五个铜板儿就把你打发了?眼皮子浅的东西......”说着严妈妈又要伸手去扯那小丫鬟的眼皮。

林岁安实在看不下去,这老虔婆在她们面前原来还是装得好的,私底下却将手底下的小丫鬟这样磋磨。

\"严妈妈。”林岁安转过一片花丛,露出面儿来。“这小丫鬟可是犯了什么错儿,您这样罚她。\"

那严妈妈手上一哆嗦,伸出去的手硬生生的收放了下来。她敢在私底下打骂小丫鬟,明着却还是有所顾忌。

如今侯府虽是侯夫人执掌中馈,她当着林岁安的面儿打骂小丫鬟,林岁安若是多管闲事为那小丫鬟抱不平,告到老夫人院子里......

老夫人院儿里的丫鬟同侯夫人的陪房闹起来,虽说可能两边儿的都落不着好,但她做的事儿定是要被重罚。

这老夫人院儿里的,她也不敢得罪了去。

想到这儿,严妈妈忙收了脸上凶恶的样子,扯了扯嘴角笑着道:“安儿姑娘来了。”

“不过是小丫鬟说错了话,正教训呢。”严妈妈尴尬的笑了笑,她不知道林岁安有没有听着自己骂她的话。

“原是这样,这小丫鬟刚给我传话,我赏了她几个铜钱,还不肯走,想是觉着我给少了。”林岁安看了那小丫鬟一眼,见那小丫鬟目露感激,是个聪明的。

严妈妈的脸色稍微缓了些,量那小丫鬟不敢骗她。

林岁安又问道:“严妈妈,来找我的人在哪?”

“想是,在门外吧,我叫他们去阴凉处等着。”严妈妈回答吞吞吐吐的,没有好处,她怎么知道人在哪儿。

“多谢严妈妈,这个请你吃茶。”林岁安笑了笑,塞了一把铜钱进严妈妈手里。

“甭客气,甭客气。对了,刚想起,来找你的那俩人说在旁边儿的竹林那儿等你。”严妈妈脸上的假笑一下子真诚起来。就说这些主子们贴身的丫鬟手松着呢,那小丫鬟定是人家瞧不上才只给五个铜板就打发了。

“多谢严妈妈,我说几句话就回来。”

林岁安没时间同她多说,抬步便往门外走去。

严妈妈瞧见还在一旁的小丫鬟,冷哼一声道:“算你实诚,若是敢隐瞒有你好果子吃。”

那小丫鬟忙低着头道:“不敢,不敢。”

“还杵在这里做什么,你是没活儿干了么?”严妈妈呵斥道。

那小丫鬟身子一抖,麻利的跑了开去。

小丫鬟回头,见瞧不见严妈妈身影,才顺着刚刚给林岁安报完信回来的路去。在一处假山的缝隙里,摸出自己藏起来的一个旧棉布荷包。

里面装着林岁安给她的赏钱。

小丫鬟将铜钱倒进手心儿,她手小,有些拿不住。

数了数,一共十六枚,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笑来。

林岁安出了后角门儿,往一旁的小竹林处去。

这其实也算不上竹林,只是沿着后角门儿的墙种了些竹子,不过夏日里这几株竹子下也确实凉爽。

“阿爹,舅舅。”林岁安瞧见蹲在竹子下的二人。

“安儿。”张成业率先站起来,忙笑着打招呼。

林定山也跟着起身,定定的瞧了林岁安几眼。安儿又长高了,眉眼也越来越像慧娘。回去他便将这些说给慧娘听。

“我就说没找错地方,那婆子我瞧着就是胡诌。”张成业拍着自己姐夫哥的肩膀,欢喜的道。

“她怎么胡诌的。”林岁安忍不住问,看来这严婆子私底下闹了不少幺蛾子。

“我说找松鹤堂的安儿,她还说记不清是不是有这么个人,推脱了好几次。还是我使了银子,她才派了人去通传。这个看门儿的婆子,同景州那个门房张嫂子比起来可差远了,见钱眼开的势利眼儿。”张成业愤愤的道。

这严妈妈确实不如景州的张妈妈仗义好说话,且私底下恐怕干了不少污糟事儿,看来有机会得好好惩治惩治才是。

林岁安按下这些心思,那严妈妈不怎么紧要,以后有机会再说。

这林家村到京都,路途遥远。期间要步行、坐车、还要坐船。一个来回,路上再稍作耽搁,便要两个多月。

且一年也跑不了一两趟,如今阿爹和舅舅千里迢迢来了京都,不知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