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恐吓(1 / 1)

见状一旁的刘大人也是拱了拱手笑道,

“莫非大乾无人?还是说大乾说话之人,只有这位大人不成?”

这话更是讽刺意味满满,柳文和面色一僵,脸色也是有些难看。

这大渊人说话还真是咄咄逼人,这不就是在说他们大乾主次不分?

到底谁才是那个陛下?谁才是那个臣子。

见此赵铭知道自己该开口了。

“两位使臣,我这爱卿说的也没错,朕可没从你二人身上看到丝毫诚意。

一进来就说上使,更是咄咄逼人,如何?都说你们大渊喜欢以势压人。

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莫不是以为我大乾不敢与你大渊开战否!

殊不知,就在几月前,你大渊上万骑兵刚刚埋骨于我大乾境内。

朕不介意将这一万人提高至十万人!

朕倒要看看,你大渊能有多少精锐能够埋葬于此!”

赵铭这突然发难,让两人眉头一皱。

但王使臣到底是血气方刚,上前半步沉声道,

“大乾陛下,莫要自误,我大渊控弦之士百万,精兵强将无数!

国土数倍于大燕,数十倍于大乾!

子民,数千万之众,粮草军械无数。”

此话一出大厅内寂静无声。

刘大人心中有些胆寒,这王使臣到底是大渊贵族出身,这么勇的嘛?

他刚刚也就敢稍微讽刺一嘴,这王大人竟然敢这么喷,就不怕到时候出不去这大乾嘛?

赵铭的面色果然就是一沉,大喝道,

“放肆!当真我大乾是被吓大的不成?

此前我大乾人口不过数万,带甲之士不过数千,却能正面击溃上万大渊精锐,数万大燕西军。

看来贵方确实没什么诚意,此番谈判不谈也罢。”

见此王使臣还想开口,一旁的刘大人赶忙抢先一步。

“还请大乾皇帝陛下息怒,王大人不过是有些失言,此番我大渊的确是带着诚意而来。”

“既然带着诚意,那为何朕没看到?诚意何在?”

赵铭冷笑。

刘大人这会有些冷汗直流,他一边要稳住王大人一边还要稳住即将失控的局面。

此番过来,他是想活着回去的。

但王使臣也不能死啊!

身为大渊贵族子弟,这位要是死了,估计他这个副使也要完蛋,他一家老小都得完蛋。

“陛下!我大渊愿意资助大乾诸多军械粮草,但前提是大乾能够出兵,与我大渊里应外合一同击溃大燕之敌!”

刘大人赶忙开始说出来此行的一些谈判内容。

再不说正题,他怕事情真的要控制不住了。

“如果是这样,那朕就只能说抱歉了,前不久朕才和大燕达成同盟。

约定相互不侵犯条约,眼下要是拿了你们大渊的好处,那我大乾岂不成了背信弃义之辈?”

赵铭摇摇头,脸上一脸的惋惜,刚刚的愤怒仿佛从未发生过。

虽然面对这些大渊使臣,心里却是有些不爽对方那高高在上的姿态。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渊虽然现在暂时无法直接触及到他们大乾的国土。

但赵铭现在也不想把对方逼急。

对于大渊和大燕的处理方针,赵铭的思路一向比较清晰。

那就是坐看两虎相争,他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

如有必要甚至还会偷偷赞助大燕,毕竟大渊实在太强大了。

别说现在已经发展出了工业,甚至隐隐有逐渐走向成熟工业化的进程。

但只要没有打造出成熟稳定的军工体系,没有出现如同机枪一样的收割机器。

那面对大渊就不能说有什么胜算。

因为大渊不同于大燕,大燕本就是强弩之末。

而大渊,国土极其广袤人口极多,他们可以失败无数次。

而大乾失败一次就是大败。

就眼下的军备,军械,赵铭可以肯定。

如若和大渊正面开仗,开足马力扩军,扩充军工产能。

他也就勉强能扛得住大渊数万大军,而大渊只要以十万多的精锐猛攻,大乾就得崩溃。

更别提大渊还有近乎十万的重甲骑兵,只能说在这个世界,大渊绝对是boSS级别的存在。

大燕能够撑这么久,这得多亏了河流天险,以及沿途建设的各种城墙和防御军械。

加上大燕也是出了名的商业强国,不然大燕早就撑不住了。

但就眼下来看,扛了这么久的大燕,估计也快不行了。

“启禀大乾皇帝陛下,可知这马上就要大祸临头?”

“大胆!”

闻言柳文和大怒。

见此那刘大人依旧是侃侃而谈,

“陛下,这绝非在下信口开河,大燕一向对造反之事极其敏感,更何况贵方更是已然称帝。

眼下虽说对方暂时低头,默认贵方存在。

可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大燕不过是看在有我大渊此等强敌之下,不得不被迫妥协。

可要是没有我大渊在从中斡旋,可想而知,大燕势必第一个就要调头灭了大乾!

此话可还能说我在危言耸听,信口开河?”

这话让柳文和说不出来了。

因为这就是事实。

就见赵铭淡笑道,“此事朕自然知晓,不过贵方又何尝能知道,此番又不是我等在利用此事在拖延时间?

我大乾建国不过才一年,一年时日底蕴过于浅薄。

故而我大乾刚好也是想趁机拖延时间,发展壮大我大乾国力。

故而贵方所言,我大乾早就知晓。

况且相比于我大乾,贵方理应更加担忧吧?”

“担忧?”

刘大人眉头一挑,顿时哈哈一笑,“陛下,不知我大渊有何忧虑?”

赵铭不疾不徐。

只是淡淡道,

“诚然,贵方国土广袤数倍于大燕,更是数十倍于我大乾。

可殊不知国土越大,所需负担的军费开支就越大,更是需要抽调更多的军力负责镇守。

如若贵方能拿下大燕,为何早不拿呢?

可见贵方虽国大,可能够抽调用于攻打大燕的兵力也不见得有多少。

况且贵方与大燕长达多年的持久战,想来也是损耗贵方不少国力吧?

且贵方国内已然有了不少声音反对攻打大燕吧?

如此劳民伤财,一年两年,乃至十数年还能坚持坚持。

可是这都已经一两百年了。

战场之上,就得讲究一鼓作气,可见你们大渊已然没有了一开始的那股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