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大渊使臣(1 / 1)

“朕目前所需一些木棉棉絮,不知贵国可有?”

“有!有!肯定有!不知王爷您想要多少?还是说这百万两全都换成此等木棉?”

英国公简直都快笑开花了。

木棉这玩意他们大燕当然有,作为纺织业也十分发达的江南道,大燕的江南道本身对木棉的需求就很大。

只不过目前大燕的纺织业销路上遇到了一些问题。

虽然海贸依旧繁荣,可是随着和大渊局势愈发恶化,他们也不可能和大渊人做买卖。

失去大渊这个广袤的市场,大燕的纺织业就不得不受到了重创。

当然这也没什么。

可是本来大燕的纺织业就高度发达,加上现在大乾那边也开始售卖一些便宜的成衣。

以至于许多纺织作坊都已经不开工了。

毕竟大乾这边生产的成衣更加便宜,直接来了波倾销。

但好在大燕的高端纺织业还是依旧坚挺。

大乾制造的成衣相对比较粗糙在,只适合于下等小民,以及普通民众。

如那些大户人家的绫罗绸缎大乾还是无法制作的。

而大燕现在的情况就是,低端的纺织作坊都快死绝了。

从而导致大量木棉堆积,不少种植此物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一些乡绅更是想要廉价变卖此物,只可惜市面上都没多少人收。

现在好了,大乾这个冤大头要,索性卖给对方。

可谓是一举两得。

“朕还需要一些粮食,铁料,不知可否?

如若可以,此番交易都可用这些货品一一交换,无需支付银两。”

赵铭笑眯眯看着对方。

粮食他自然是越多越好,铁料自然也是如此。

哪怕现在大乾已经全力开凿矿场,可是就这开凿速度。

想要等铁路铺满西南道,那都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更何况之后要是版图扩大,铁路还得继续往外扩充。

还有打造大炮,火枪这些可都要铁料。

就连不少建材里面也需要火药。

眼下一些大乾的大型建筑,比如火车站,亦或者现在新建的足球场,这里面可都用上了钢筋加固。

所以铁和粮食是大乾目前急缺的。

至于木棉这种东西,属于身毒国在南燕初期传入过来的。

在大燕境内产量还是比较喜人的。

而现在纺织机已经更新,赵铭没理由不疯狂扩充产能。

产能扩充后,转头又能以更低的价格卖给大燕。

大燕的经济无非就是那么几点。

第一就是商贸,繁荣的海贸,以及各种商业往来。

只不过大燕目前国内的许多商业往来都被越来越败坏的大燕政策搞得愈发落败。

第二,就是陶瓷业,陶瓷对大燕的经济有着很深的影响。许多利润都是从这上面得到的。

第三,就是纺织业了。

高度发达的纺织业,不仅在大燕以及周遭各国畅销,还远销海外诸国。

这同样在给大燕源源不断输血。

当然还有一些各种小的盈利点。

但如若一下子敲断了大燕的其中一根经济支柱,那会发生什么事?

大燕只会越来越依赖于大乾,越来越离不开大乾。

“这个...西南王,粮食可以商量,只不过这铁料....”

英国公眉头紧锁。

铁料还很不是他能随随便便就答应的,这种敏感物品,大燕的管制还是比较严格的。

“无妨,贵国看着办就行,如若铁料不行那就用其他的,粮食和木棉都行。

朕无所谓。”

赵铭笑着摇摇头。

这般慷慨的言论再度让英国公大为感动。

多好啊!

这要是以后出使他国谈判都要是这般轻松,他恨不得天天公费出去玩。

——

与此同时, 镇雄关——

作为西南道的门户,镇雄关的城墙极为高耸。

加之两侧有着两片一眼看不到头的险峻山峰,中间的镇雄关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这镇雄关也就成了西南道的天险所在。

进出西南道的商贾亦或者行人都需通过此地才能进出。

这也显得此地异常的繁荣。

当然这在以往还是比较少见的。

毕竟西南道在外界不少人看来还是过于穷乡僻壤了。

加之西南道就窝在一个巨型盆地里面,很多时候外面的人都经常性忽略了他们。

甚至早些年大燕朝廷里,但凡有人被分配到西南道为官,那都是要死要活的。

就是随着从北燕进入南燕时期,大量官员南迁。

导致许多人不得不被迫去一些穷乡僻野之地,多年的耕耘下来,西南道也算是重新进入众人视野。

毕竟大燕一下子丢失了这么多地盘,到了南燕时期自然对西南道也开始关注起来。

只不过最近这里显得异常火爆。

“都给我一个个排队,不要急!不要急!做好登记,提前说明你们的姓名年龄籍贯!

不要拿你们那什么破路引过来了。

我们这儿不认那玩意!”

一名军士高声大喊着,一边骑马来回在人群中吆喝,一边高声大喝维持着秩序。

而听到这些,远处其中一支商队的上百号人眼神闪烁了一下。

其中一辆马车内,正端坐着两人。

其中一个老者看面貌完完全全就是大燕子民的模样,但对面一个年轻人就有点不同了。

看样子有点像是大渊人和大燕人的混血。

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西域诸国的血统,这让他看上去鼻梁高耸,面容棱角分明。

同时身上还残留着一股子野性,脸上更是因为常年风吹日晒,面颊红彤彤的。

“刘大人,你说陛下让我等来一趟有这必要吗?”

年轻男子看向对面的老者,眉宇间很是不耐烦。

这一路走过来,他早就不耐烦了,如果不是样貌容易暴露,他都已经在大燕境内策马狂奔,享受骑马的乐趣了。

闻言对面的老者捋须一笑,

“陛下深意,此番出使大乾,就依老夫来看,陛下此举想来是高明之策。”

“如何说?”

年轻人皱眉。

刘大人捋须一笑,

“王使臣,你想想这大乾如何而出现的?”

“自然是叛乱!大燕自己没管住他们自己人,呵呵,他们麻烦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