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西军来了(下)(1 / 1)

听完王奎的描述,赵铭明白了。

这是哪哪都比不过啊!

远程远程比不过,近战近战比不过。

简单来说要打,那就是一场血战,一场大乾必须经过的洗礼。

过不去,那就是死!

营帐内的气氛这一刻颇为沉重。

“扩军吧!两万不够,那就三万!三万不够就五万!”

赵铭声音低沉。

闻言众人抱拳。

扩军这事儿对大家而言不算难。

眼下大乾接收了这么多流民,只要放话出去,便有一大群人嗷嗷叫着要参军。

不说流民,就算是大乾本土百姓,那也能凑出十几万大军。

且都是忠心耿耿那种。

“另外督促科研所加大对军械的锻造,重甲还缺三百套,那就一月之内务必锻造出来。

朕不管他们用什么法子,朕需要在一月后看到合规可靠的三百套重甲。

此外火枪需要五千杆,眼下火枪总计约合一千五百杆,还剩下巨额缺口。

一月不行,那就两月,两月不行那就严惩!”

赵铭此刻展现出铁血一幕。

火枪现在的确比较难产,但这绝不是理由。

可以继续扩大产能,扩大人手。

钱他可以给!只要能在既定时间内产出足够数量的火枪,要多少钱他都能供应。

“另外,半月后,此前招募的那四千新军,即可开拔,将我大乾通往峰登府的道路打通。

沿途一共两个县统统拿下!

一月后,这新招募的一万二新军,同样开拔,一月之内我需要他们拿下整个播州!”

随着赵铭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再度一惊。

这也意味着大乾这是真的打算站在台面上了。

当然赵铭这提议其实在眼下算是很好的抉择。

因为大燕肯定和大乾有一战,同样也是要解决掉这一些大渊军的。

故而这两个月的空档利用起来,一边可以练兵,一边也可以顺带着将地盘扩大。

这能为后续省却很多时间。

相信播州那边,估计没几个大渊蛮子,大多都是投靠大渊蛮子的土司兵。

那些人也有战力,可是大乾的新军虽说是新军。

可配合火枪和优良的甲胄,加上老兵以及将领的指挥,相信打赢肯定不成问题。

如此练兵,难度控制得当,也能让士卒见血,可谓是两全其美。

可赵铭这还没完。

“军队一旦开拔,之后半月后,建设队就会扩招人手,开赴前线。

你们打到哪里他们修到哪里。

朕希望看到,你们拿下播州之后,我们大乾的水利和公路就能修到哪里。”

说着赵铭顿了顿,环顾一圈,

“即日起,书吏差役这等基层干员,我大乾将会再度扩招。

第一批人数扩充至万人!”

后续赵铭又说了一些。

这一刻大乾这台商业机器迅速转变成战争机器。

一切都开始为这台战争机器服务。

走出军营,赵铭还在思忖着应对西军之事。

西军与大渊在西南道博弈,按照稳打稳扎的打法,长则三月,短则一月也就结束了。

赵铭姑且定为一个半月。

一个半月的时间,赵铭需要让大乾能拿得出一支两万人可堪一战的军队。

“陛下!”

就在这时,一旁的张文拱了拱手,

“陛下,一口气扩军两万,又要大肆锻造兵刃甲胄。

对眼下我大乾的积蓄而言,自然不算什么,负担起来绰绰有余。

只是陛下,您看那赛马场和足球场之事能否暂缓?”

虽说同时上手这么多工程,大乾不缺人,也不缺银子。

但大乾现在的开支可不仅仅这些。

刚刚赵铭可都说了,军队打到哪里,这水泥公路就修到哪里。

修了公路,后续肯定还需要修缮水利。

同时拿下县城是不是还需要大量书吏去管理?

正常治理一个州府之地,自然不需要花费太多银子。

往往一些官员来到州府之地为官,他们甚至都不需要花费一毛钱。

仅仅和当地的士绅们打好关系,暗戳戳的透露出此番投资我,之后肯定不会亏待你们。

所以官员为官,很多时候就是依靠当地的士绅商贾们投资一笔钱。

富庶之地,可能筹措着就能弄出十几万两,贫穷之地可能连筹措个几千两都够呛。

就凭借这么点钱,地方官不仅能中饱私囊一部分,还能顺带着把地方给治理了。

当然真正能落在实处的少之又少。

故而这年头官员治理地方真花不了几个钱。

可大乾这不是啊!

大乾这动不动就是朝廷全权负责基建项目。

水利,官道,这些直接一揽子全给包了。

赵铭当然也不想这么做。

可是就眼下西南道这情况,他不得不这么做。

水利和交通,起码是朝廷必须要承担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想先富先修路。

只要修好路了,接下来地方才能发展起来,后续也无需朝廷太多支援,甚至还能反哺朝廷。

故而赵铭不仅播州要拨款,日后拿下西南道也需要拨款。

让地方士绅富商负担,那是不可能的。

大渊这次可以说是把西南道搅了个天翻地覆,就这破民生,再逼他们筹措钱来修缮,那真是把人往绝路上逼了。

赵铭想了想摇摇头,“赛马场和足球场不能停工!”

基建要搞,可是赚钱的工程那也不能停啊!

这赛马场和足球场可是他后续赚银子的关键之一。

其实现在大乾已经培养了不少有钱人。

其中大乾本地百姓居多。

这些百姓虽然特别富的没几个,但大多数都脱离了小康,平均都能有个上百两的资金。

可别小瞧了这上百两。

大乾安平县和浮山县两地早期民众,加起来可是有将近十万之多。

也就是说总计算下来,就大乾早期的本地民众,其家中全部家产算下来有个千万两之多!

而这只是普通民众,这还没算上本土的富商士绅乡绅阶层。

虽说这一阶层的人,被赵铭折腾的不轻。

但习惯之后,他们反而开始顺势而为,不少人也是赚了盆满钵满。

也有人跟不上时代自然是越来越惨,逐渐跌落这一阶层。

可那些继续富有之人,其资产加在一起,就方平的估算。

少说有两千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