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是时候要破局了,不破不立(1 / 1)

国营机械厂之前的产品都是农机,拖拉机。

可如今,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还有谁还在农村里耕田?

产品滞销不仅仅是产品技术落后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市场萎缩。

仅存的市场都被头部厂家占了,剩下的都在内卷,在温饱线上挣扎。

(就像现在的红柿子小说平台一样。)

国营机械厂早几年就开始走下坡路,销售额逐年下滑,没收入,没利润,留不住人,没钱搞研发,产品技术无法更迭,进一步市场份额下滑,以此类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是时候要破局了,不破不立。

沈毅回到红缨饮料厂后,便拿来了关于国营机械厂的资料。

之前改革小组专门去厂里做过调研,沈毅手上有比较齐全的资料。

整个下午,他都在闭门锁关,思考着机械厂的改革出路。

临下班的时候,沈毅已整理了一份方案。

在发给陈鹤年前,他还是跟程艳冰交流一下意见。

毕竟当时,程艳冰也参与调研,对机械厂的情况很熟悉。

沈毅拨打了程艳冰的电话。

几乎是秒接。

“喂。怎么了?”手机里传来程艳冰温柔的声音。

“想听听程局长的高见。”沈毅调侃着说,“你也知道国营机械厂的情况吧,你说,机械厂转型做设备生产线,往自动化,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行不行得通?”

都临近下班了,程艳冰以为男朋友打电话来,是想跟自己约会的。谁知。。。

程艳冰听着电话那头沈毅一本正经地谈论工作,心里那点关于约会的小小期盼,像被针戳破的气球,瞬间瘪了下去。

不过,她熟悉沈毅,本来他就是这样的人,跟前夫是同一类人。

她握着手机,指尖无意识地在办公桌上画着圈,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娇嗔:“沈总,您这可真是日理万机啊,下班时间都不放过我。我还以为,您老人家是想起来约我吃饭逛街呢。”

沈毅听出她语气里那点小小的幽怨和促狭,不由得低声笑了起来。

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过来,带着一种磁性的暖意:“拍拖约会的事,我俩等下再聊。这个机械厂的方案,我想尽快听听我们程大局长的专业意见。毕竟,机械厂的情况,你比我还了解。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听听,顺便指导指导我?”

他刻意放低姿态,又带着几分亲昵的调侃,程艳冰心里的那点不快顿时烟消云散。

她轻哼一声,嘴角却不自觉地向上扬起:“好吧,看在你这么诚心诚意的份上,我就勉为其难听一听。说吧,我洗耳恭听,沈大领导有什么高见?”

沈毅便将自己下午深思熟虑的想法,关于国营机械厂的困境、转型的必要性,以及他初步构想的,让机械厂转向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生产线的思路,细细地向程艳冰道来。

他讲得很细致,从市场前景分析到可能遇到的困难,都一一提及。

程艳冰安静地听着,指尖停止了画圈,神情也渐渐变得专注起来。时不时,她会轻轻“嗯”一声,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等沈毅说完,她沉默了几秒钟,似乎在消化和思考他提出的宏大蓝图。

“你的想法很大胆,也很有前瞻性。”程艳冰开口,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和理性,“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产业升级,自动化、智能化确实是未来的大方向。但是,从传统的农机制造,一下子跨越到高精尖的自动化设备生产,这个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点?”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人才,技术储备够吗?研发资金也是一大难题啊,厂里都揭不开锅了,还要研究高档菜怎么烹饪。另外,机械厂里那些老师傅,老的老,走的走,留下了的,能适应这种转变吗?还有,新产品研发出来,市场开拓也是个大问题。总不能就靠本地企业的市场把,这些可都是待解决的问题。”

沈毅耐心地听着她的分析,眼中露出一丝赞赏。程艳冰看问题的角度总是这么犀利,一针见血。

“你说得对,这些都是我担心的。”沈毅坦诚道,“所以我才想听听你的意见。直接一步到位肯定不现实。我在想,我们红缨厂这边也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需求。而庒氏食品厂,未来也要增设生产线,如果,国营机械厂能从这里入手,先尝试为本地的饮料厂研发和生产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先满足本地内部的市场需求,积累经验,培养技术团队,然后再逐步对外拓展市场,你觉得这样会不会更稳妥一些?”

程艳冰的眼睛倏地一亮,像是被沈毅点通了某个关窍:“这倒是个好思路!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先有内部市场消化,能给他们试错和成长的空间。最关键的是,江市本地的企业能抱团发展,资源共享。”

“太好了!”沈毅的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喜悦,“听了你的分析,我心里就更有底了。我现在马上改一改,给陈主任和仇主任过目。”

程艳冰嘴角弯起一个好看的弧度,她能想象到沈毅此刻脸上带着笑意的表情,她清了清嗓子:“刚才谁说去约会吃饭的?”

“哦,我太兴奋了,抱歉。”沈毅有点不好意思。

“行了,那就改天吧。估计两位领导不肯放你下班。”

“好,那就改约明天。”

挂了电话,沈毅便马上按照刚才的思路,修改了方案。

看了一遍,比较满意后,打印出来,一式两份。

接着,他打电话给陈鹤年办公电话。

“陈主任,我是小沈,您还没下班吧,我现在过来交方案。”

挂了电话,沈毅便下班开车去国资委。

沈毅驱车来到国资委大楼,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推开国资委会议室的大门时,里面灯火通明。

陈鹤年和仇永坚正在桌边低声讨论着什么,桌上摊开着一份文件,旁边还放着半杯凉掉的茶水。

见沈毅进来,两人同时抬头,陈鹤年先打了招呼:“小沈,来了?坐下吧。”

沈毅点了点头,快步走过去,一边将打印好的方案递上,一人给一份。

两位领导也没多说话,接到方案后,马上翻阅。

陈鹤年一脸严肃,慢慢地看,脸上表情若有所思。仇永坚则扫了一眼方案,面色郑重:“这么晚了还折腾改方案,不错,能看得出来你是动了脑子。”

沈毅耐心地等着两人读完。

他知道,这两人都是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同志,眼界、经验都有所不同,两人对方案的认可非常重要。

过了几分钟,陈鹤年已看完了方案,他的表情已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