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章 问计
方铭闻言立即躬身行礼,玄色朝服的广袖垂落如云:"陛下谬赞了,此乃臣分内之事。"他微微侧身看向身旁的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师长特有的欣慰,"况且扶苏公子天资聪颖,一点就透,臣不过是稍加点拨罢了。"
嬴政嘴角微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却未置一词。他转身时,玄色龙袍在青砖地上拖曳出沙沙的声响,重新落座时,那鎏金龙椅发出沉稳的吱呀声。
"方铭。"嬴政突然直呼其名,手指轻叩案几,"你的弟子扶苏说要打,还要寸土不让..."帝王的声音陡然转沉,"那你呢?你认为该如何?"
殿中烛火忽明忽暗,映照在方铭清癯的面容上。只见这位素来以智谋著称的臣子缓缓直起脊背,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剑的光芒:
"既然他们敢来——"方铭的声音不紧不慢,却字字千钧,"那就打!到他们亡国灭种。"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几位文官倒吸凉气,武将们则不由自主地握紧了剑柄。
方铭向前迈出一步:"不仅要让他们有来无回,更要让这些蛮夷世世代代都活在大秦铁骑的噩梦里。臣还建议,将四方来犯之事昭告天下。让每一个大秦子民都知道,他们的家园正面临怎样的威胁。”
这时,一位身着绛色官袍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举不妥。如今六国余孽未靖,若将战事昭告天下,恐被反秦势力所利用..."
他的话音未落,方铭已经轻轻摇头,嘴角带着从容的笑意:"李大人多虑了。"他转向嬴政,声音清朗有力:"自陛下统一六国以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去岁关中丰收,赋税减免三成;今春又颁布'书同文、车同轨'之策,商旅往来更加便利。"
他环视众臣,目光炯炯:"百姓的心思最是简单——谁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就拥护谁。如今我大秦治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为何要跟着那些整日只会喊着'复国'的六国贵族造反?"
嬴政沉吟片刻,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三下,沉声道:"善,此事便依卿所言。"他目光转向方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今大秦四面受敌,依卿之见,当如何应对?"
方铭闻言,脸上露出罕见的窘迫之色。他抬手整了整衣冠,苦笑道:"陛下明鉴,臣虽略通谋略,却非军事大家。这等调兵遣将之事..."他转头看向一旁的老将王翦,"恐怕还是请教王老将军更为妥当。"
殿中顿时响起一阵善意的轻笑。王翦捋着花白的胡须,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哈哈哈,难得啊难得,咱们运筹帷幄的方大人也有被难住的时候?"老将军笑声洪亮,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方铭耳根微红,拱手道:"老将军说笑了。在下这点微末见识,怎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他悄悄擦了擦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引得几位年轻将领掩口偷笑。
嬴政眼中也浮现出一丝笑意,但很快又恢复了威严:"王翦,那依你之见?"
王翦收敛了笑容,布满老茧的手指在沙盘上缓缓移动,最终重重地按在了北方边境。他沉声道:"陛下,老臣以为,当以雷霆之势先破匈奴!"
老将军的声音虽有些沙哑,却掷地有声:"匈奴此次来势汹汹,三十万铁骑南下,又有妖人助阵。若任其突破长城,则关中危矣!"他的手指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蒙恬将军虽勇,但兵力悬殊,恐难久持。"
方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轻声道:"老将军所言极是。匈奴若破长城,便可长驱直入,威胁咸阳。此乃心腹之患。"
王翦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继续道:"老臣建议,即刻调集关中精锐十万北上,与蒙恬合兵一处,务必一战击溃匈奴主力。"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至于其他三路..."
老将军的手指依次点过西域、百越和吐蕃:"西域联军虽众,但各怀鬼胎,可命李信坚守玉门关,以守代攻;百越瘴疠之地,命屠睢残部退守要隘,待秋后瘴气消散再图进取;吐蕃虽号称二十万,但山路崎岖,补给困难,可命当地驻军断其粮道,不战而屈人之兵!"
说到此处,王翦突然咳嗽了几声,扶苏连忙上前搀扶。老将军摆摆手,挺直腰板道:"老臣虽年迈,仍愿亲率一军北上!"
嬴政目光深沉地看着沙盘,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殿中一时寂静,只听得见铜漏滴答作响。
方铭上前一步,手指轻点沙盘上的几处关隘,沉声道:"王老将军的方略确实老成持重,但恕臣直言——目前我所知的,咱们大秦目前可用之兵为二十万,若调十万精锐北上,剩余十万兵力需分守三处边境,恐怕会捉襟见肘。"
王翦眉头微皱,却并未动怒:"哦?那方大人有何高见?"
方铭忽然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只需五千新军,配备最新研制的火器,再配合蒙恬将军的二十万边军,足可击溃匈奴!"
王翦闻言,白眉倒竖,手中青铜酒樽"砰"地砸在案几上:"荒唐!五千对三十万?方大人莫非在说笑?"老将军气得胡须直颤,"匈奴铁骑来去如风,一个冲锋就能吞没你这五千人!"
王贲突然从武将队列中跨步而出,单膝跪地:"末将愿与方大人同往,并立军令状!"他解下佩剑双手奉上,"若不能破敌,甘愿军法从事!"
殿中一片哗然。李斯急得直跺脚:"五千人太冒险了!万一..."
王翦还要再劝,嬴政却已抬手制止。帝王的目光在方铭和王贲之间来回扫视:"你们可知,若此战失利,长城将再无险可守?"
方铭与王贲对视一眼,齐声道:"臣等愿以性命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