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科研加速(1 / 1)

科研加速

1992年1月15日清晨,上沪微电子研究所的大门还没开,门卫老张就发现门口站着个奇怪的外国人——花白的胡子结着冰碴,怀里却紧紧抱着个铝制饭盒。

"同志,我找赵所长。"老人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说道,从怀里掏出工作证时,饭盒里飘出一股黑面包的酸味。老张眯眼一看,烫金的俄文下面印着"列宁格勒精密仪器研究所首席光学工程师"。

三小时后,研究所的恒温实验室里,赵所长的手在微微发抖。他面前的工作台上,那个铝饭盒里装的不是什么午餐,而是三片泛着蓝光的硅晶圆。"800纳米制程..."赵所长用镊子夹起一片,透过灯光能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电路纹路,"这已经赶上英特尔最新产品了!"

"在我们那儿,这只是厨房烤箱的控制芯片。"老工程师苦笑着指了指晶圆边缘的标记,"看这个Logo,基辅电子厂去年就停产了。"他的手指在"cccP"的浮雕字母上摩挲了一下,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赵所长这才注意到,老人的棉袄肘部已经磨得发亮。

同一时刻,四九城中关村的电子市场上演着滑稽一幕。留着大胡子的毛熊专家伊万被小贩团团围住,他手里举着的计算器正播放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玩意在我们那儿要部长特批!"伊万激动地对中科院来的翻译说,"怎么在你们这儿地摊上都能买到?"小贩们面面相觑,有个机灵的突然掏出一台山寨任天堂:"老毛子同志,这个能玩《坦克大战》!"

1992年3月8日妇女节这天,长春光机所的食堂破例供应了伏特加。五十多岁的毛熊女教授娜塔莎喝得满脸通红,正用筷子给兔子同事们演示如何用激光测距仪切列巴面包。"在我们实验室..."她打了个酒嗝,"这设备能打穿三毫米钢板!"突然她放下筷子,从胸前的口袋里摸出张照片——照片上是台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光刻机,背景里还能看到克格勃的封条。"带上它,就像带上我的孩子..."娜塔莎的眼泪滴在伏特加里,溅起小小的酒花。

航天工业部的档案室最近添了台奇怪的机器——来自莫斯科大学的缩微胶片阅读器。管理员小王。当主持人宣布"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工程正式立项"时,这些老专家起立鼓掌的时间比兔子同事还要长。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发生在中关村电子市场。毛熊半导体专家米哈伊尔发现地摊上在卖盗版windows3.0光盘时,当场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我们在莫斯科要用半年工资买正版!"小贩讪笑着递上张软盘:"要不您试试这个?金山wPs,自带俄语输入法!"

年底的国防科工委总结会上,统计数字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全年共完成重大科研突破327项,其中60项已实现民用转化。主持会议的聂将军特意让炊事班准备了俄式红菜汤,举杯时他特意改用生硬的俄语:"为了兔子毛熊...不,中俄友谊!"台下有个毛熊老专家突然哽咽:"达瓦里希,是'同志'..."

除夕夜的清华大学专家楼,列别杰夫教授在阳台上望着满天烟花。他的兔子学生悄悄在门口放了盘饺子,旁边是份最新出版的《航天器轨道力学》。老人翻开扉页,看到编委会名单上自己的中文名字时,突然想起半年前离开基辅那天,邻居老太太塞给他的那包向日葵种子。"该种在哪儿呢..."他摩挲着书页,窗外的雪地上,几个兔子孩子正在堆雪人,给雪人戴上了纸做的宇航员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