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6章 大洋上的阴云(第三更,求订阅)(1 / 1)

大洋上的阴云(第三更,求订阅)

清晨,当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春天里明媚的阳光笼罩的时候。

维也纳的联合国城的一栋银灰色的现代化大厦内,国际原子能机构又一次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一机构成立到五七年,其旨在保障监督和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只有加入这一组织的国家,才能够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获得核技术,从而和平利用原子能。

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

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大权力就在于监督与核查,也正因如此,机构《规约》的签约国需要随时将自己“和平利用原子能”的行动上报。

这种行动并不局限于核电站的建设、核原料的开采,同样也包括核燃料生产等,甚至就连同核废料的处理,也需要上报。

这天清晨,和往常一样,鲁道夫·施塔德勒来到办公室之后,秘书就将一迭新收到的公函送到他的办公室。

在一一拆看着那些公函后,他撕开了一份从长安发来的公函,公函的内容非常简单,经过多次推迟后,sea原子能委员会同意有关机构的核废料运输船“普罗米修斯号”于5月6日驶离专用港口,前往预定海区投放经过处理核废料。

“永远都是这样的例行公事。”

鲁道夫·施塔德勒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这只是例行公事的通告。

而他呢?

所需要的就是将这一通告留存。

当然,这一通告是公开的,因为这正是国际原子能机构设立的目的——和平利用原子能,既然如此,这些行为自然是公开的,而不是秘密的。

“不知道,这次会不会引起什么风波。”

鲁道夫之所以会有这方面的担心,是因为现在在西方国家有一些环保组织反对这种将核废料抛弃在大洋海沟的深处。

但是那些核废料,不抛弃在大洋深处的话,又抛弃在哪呢?总不能放在自己院子里吧!

全世界都是这么干的。

英国多次核废料装入储藏罐倾入北大西洋的15个地点;荷兰也将核废料罐抛入北大西洋的4个地点;法国两次向大西洋抛弃核废料;瑞士也多次向北大西洋抛入核废料;至于美国则在大西洋的18处抛投多达56000多个核废料集装箱;而sea则向太平洋的6个地区抛弃核废料储藏罐。

德国、意大利、新西兰和瑞典也都向大海投入核废料。

大海,早就核废料的垃圾桶了,万米深的海沟,本身就是非常安全的。

所需要的就是在抛弃之前,将抛弃地点、时间上报国际原子能机构,而机构也会根据机构原则对外界公开。

过去大家都是随意的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深海海区进行抛弃。

但是最近几年,这样的行为总会遭到环保分子的反对。

这也是为什么,这件事反复多次改变时间的原因。

“因为那些人的反对!”

临海专用港,静静停泊在码头上的“普罗米修斯号”上,船长佐腾健一郎说道:

“所以一拖再拖,从制定计划到现在行动实施,前后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现在,终于可以出发了!”

叼着香烟的的佐腾看着远方的天空。

今天并不是一个好天气,远方的天空被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很有可能会有暴风雨。

核废料运输船的船身比周围货轮低矮许多,吃水线却深得反常——超过两千吨核废料被封装在铅钢复合容器中。

这些核废料主要来源于从核电站反应堆芯中换下来的燃料,也叫乏燃料,由于它们的铀含量降低,已经无法维持核反应,但仍然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当乏燃料从反应堆中取出,其本身的温度跟放射性都很高,为了让辐射能够减弱,通常要放到水里进行冷却,保存个5到8年。

冷却后,会看看还有没有可利用的成分,如果有还会进行分离回收,比如未反应完的铀-235以及钚-239。

然后再把剩下的残渣装到可以隔离核辐射的桶里,最后把它们……嗯,扔到大海深处。

大海嘛……一直都是人类的垃圾场。

码头上,穿着橙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像一群沉默的萤火虫,在船与岸之间来回穿梭。他们手中的辐射检测仪偶尔发出尖锐的鸣叫,而专用船舱最终会屏蔽所有的辐射。

起重机吊装最后一组容器时,钢索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一个巨大的类似大型油罐带着黄色辐射标志核废料储藏罐被装进船。

“真不知道,那些家伙有什么好抗议的,他们就没有学过地质学吗?”

大副森口说道:

“科学家们不是说过了吗?板块构造的俯冲会把核废料带到地幔中,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大海,都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森口说的这是科学家的研究,当然,只不过没有人知道,这种板块构造的俯冲会用多长时间才能把核废料储藏罐带到地幔中。

或许本身这就是一种掩饰性的说辞,

“谁知道呢?就是一群吃饱了撑的家伙。”

三百米外,“临海号”护卫舰的雷达缓缓旋转。

舰桥上,大副放下望远镜,然后询问:

“有什么发现吗?”

“没有,长官。”

大副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有什么情况随时通报。”

其实他并不担心那些环保分子的干扰,如果现在他们在港口外进行抗议的话,自然会有海警将他们逮捕。

但是根据那些环保分子的计划,他们将会在大洋上进行阻拦,而且他们还随船带着大量的记者,用于跟踪报道,而且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显示,船上还有卫星直播设备。

而这也意味着,他们拦截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直播。

总之一句话,这次任务绝对不轻松,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很多麻烦。

“全船注意,一小时后启航。”

船长的声音通过“普罗米修斯号”的广播系统传出,带着老式电子设备特有的杂音。这艘船建造于十几年前,拥有特殊的防辐射设备。

船上的船员们纷纷为起航做着准备,这些船员大都来自日本,他们的收入远远高于普通船员,这是因为——给死神打工的人,工资总是特别高。

那怕它的舱室可以阻挡辐射外泄,这样的航行也是充满危险的,遵循着sea一惯的传统,危险的工作肯定是由廉价外劳来承担。

伴随着柴油发动机的轰鸣,“普罗米修斯号”解开了最后一根缆绳。在上船起航时,港口的海鸥也被惊得飞了起来。

在它左舷,“临海号”的76毫米主炮微微调整角度,炮口在阴云下泛着冷光。

当两艘船驶出港口时,从护卫舰上起飞的直升机在前方巡航。

护卫舰与直升机就这样守护着“普罗米修斯号”,朝着他们的目的地驶去,位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抛弃区域坐标已经输入导航系统。

船长室的海图上,那条预定航线早就已经通报给了国际原子能机构。

当然也被公诸于世。

就在普罗米修斯号启程的当天,在洛杉矶,一艘5000吨的商船也启航了。

这艘名为“地球守护者号”的商船,是一艘战前制造的老式散货船。这艘船现在属于一家环保机构船上不仅有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环境保护主义者,还有美国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

不大的船上船上足足有近百人,在“地球守护者号”启程的时候,记者们纷纷对着摄像机在那里进行着新闻报道。

“……根据韦伯会长的计划,地球守护者号将会前往太平洋阻拦sea向太平洋抛弃核废料。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显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们已经像太平洋抛弃了超过1万吨核废料……”

随后那些电视台的记者们又对詹姆斯韦伯进行了采访,面对记者们的采访,詹姆斯自然是侃侃而谈的。

他的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地球环境的热爱。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

只不过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目的。

经过漫长的等待,今天终于可以出发了。

在这一刻詹姆斯韦伯的内心是激动的,毕竟,这还是第一次,有环保组织前往大海,在大海上去阻拦其他国家向大海抛弃核废料。

在接受完采访之后,韦伯就来到了舰桥,然后问到船长。

“航线确定了吗?”

“他们的航线和目的地是公开的,我们只需要按时间抵达他们要抛弃核废料的海域就肯定能够碰到他。”

听着船长的回答,韦伯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我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碰到他们,而是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进入那个海区,只有如此才能够阻止他们抛弃核废料。”

韦伯所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实施抗议活动,他需要的是阻挡,他们需要的是对峙,需要的是通过那样的对峙让全世界看到他的演出。

只有如此才能够让他和他的组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也只有如此他才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凭借这个影响力和sea官方进行谈判。

然后通过谈判迫使对方释放他的儿子!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不惜抵押房产,然后购买并且改造了这艘货船。

他的这个行动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注意。

毕竟,过去从来没有任何环保组织实施过这样的行动,他自然吸引了那些新闻媒体的关注。

等待了这么长时间。行动终于可以开始了。

在地球守护者号离开港口的时候,站在前边的米格尔脸上同样带着笑容,他在那里冷笑着。

“好了,终于可以实施我的复仇了。就是现在,就是明天……”